——安居镇和睦畈荒山荒坡“户营村管”模式探访
通讯员 包洁梅 10年前,这里曾是荒坡地,农民为了种地毁林严重。如今,这里成为6800余亩的绿色海洋,松林苍翠。这里已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大成片面积退耕还林的林海,它的成功为全市绿化荒山提供了成功经验。 “户营村管”模式获成功 1996年前后,和睦畈这片荒坡兴办起了万百银杏、板栗基地,广大农民在林间套种庄稼,但最终都以农民毁林复耕结束。长期的耕作,使山上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遇大雨,就会出现堰塘淤积、农田被毁的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 2002年,全国实行第一轮退耕还林,坡耕地还林每亩可补助300斤粮食。该村抓住此次机遇,准备将宜林荒山和坡耕地一次性退耕还林。2003年,该村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加上周边的村退耕还林的面积,形成了6800多亩的成片湿地松种植基地。两年的探索,这片基地形成了“户营村管”的造林模式:自己的山场自己经营,由村里统一管理,即造林上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提供种苗、组织专班群众实施造林;经营管理上实行分户经营与村集中管护相结合,管护费由退耕户分担,由专门的队伍进行管护;收益上实行按照面积落实到户、政策兑现到户、林权证发放到户。基地建设也一次性获得成功,当年造林保存率达到95%以上。 十年未发生一起火灾 自从建起了基地以后,和睦畈村和周边的村就组织了18位专职管护人员,负责日常的巡逻和看护。同时,和睦畈村还组成40多人的防火队伍,这支队伍由村干部和青壮年组成,24小时待命。“村里的群众都是防火员,只要发生火灾,就会主动上山。”村支书周克学说。他介绍,每年森林防火期间,村委会都会给村民发放一份防火宣传单,提高村民自身防火意识。在进山入口设置了森林防火检查点,凡进山的群众都要接受检查,要求火种不灭不离开。 2012年4月份的一天晚上10点左右,和睦畈村接到通知,说该村发现了火情。周克学立马带领40多人的村民防火队伍赶到有火苗的地方,发现是临近村的山场发生火灾。他们迅速投入了灭火,直到晚上12点左右才将火扑灭。“虽然不是本村的山场,但与我村相连,灭了火也相当于保护自己的山场。”周克学说。如今,只要是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楼房上看看村里的山场,以防万一。10年来,6800亩的林地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 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6800余亩的松林已经形成一片林海。在防火瞭望塔上,环顾四周,只见一片绿色的海洋。集中连片的松林,林间的灌木丛也长起来了,涵养了水源,有效治理了以前的水土流失,保护了山下的农田。 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村委会还组织村民在湿地松林之间点种了橡籽。松林间的栎木长势很好,形成了松栎混交林。按照国家政策,在退耕还林补助期内,该片松林每年可领取补助104.7万元,退耕户户均近2000元。林木成材后,基地林木价值达7000余万元,户均10余万元。 退耕还林不仅提升生态、经济效益,也提升安居镇形象,带来了人气和招商引资的信息,为全镇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