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随北,辐射豫南,魅力吸引鄂豫两省 北邻河南,南望随州,经济跨越鄂豫两界 民生建设,城镇乡村,城乡一体风景如画 精准扶贫,产业带动,居民百姓幸福和谐 随县小林镇,一个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地方,一个在随州久负盛名的边界口子镇,一个在随北最繁华的镇,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镇。近几年来,在小林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小林镇从村湾到镇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请大家跟随随州论坛《魅力乡镇》栏目组一起来扫描处于发展新机遇的小林镇。 家国情怀 国旗飘扬在美丽乡村 位于小林镇南4.5公里的祝林店村,是随北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的地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最有获得感的村之一。 走进祝林店村,河岸边,但见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国旗下,绿树成荫成排,一河清水穿过村子从林间缓缓流过,河水中倒映出岸边青白相间的民房,与河边的游步长廊相依相伴。几名村民或在绿荫下散步,或在长廊旁树荫下的座椅上小憩,好一幅农家山水田园风光。 据村主任胡继成介绍,祝林店村是随北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里能有今天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首先,由于这里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思想陈旧;其次,这里属于山区,经济薄弱;再就是交通和信息闭塞,发展缓慢。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党的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祝林店村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红色基地为基础,坚持立足本村实际,结合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因地制宜,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紧密结合精准扶贫、依托现有的自然生态,来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 他们采取科学规划、开拓创新,在修复红色教育基地的同时,着力推进街道硬化、村庄绿化亮化、河道和环境美化净化,住房改造、乡村文化和村民游乐设施建设等,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采访中,在祝林店村一座修葺一新的堰塘边,一位正在堰塘洗衣服的大嫂对着记者的镜头,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这里现在漂亮吧,不仅仅是你,经常有人(游客)在我们村里拍照留念,他们说我们村建设的太漂亮了。” 耳闻目睹,祝林店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将该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产业带动 脱贫奔富在沃野乡村 脱贫,脱贫,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如何让老百姓真正脱贫?小林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大产业扶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出路。 在小林镇天坡村,记者发现,不论是山坡还是冲塝,成片的黄桃林此起波伏,微风过处,树影婆娑,摇曳的桃枝里,繁如星辰的黄桃忽隐忽现。 据了解,天坡村的黄桃由主要生产各种罐头食品的湖北天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带头种植。 “开始当地老百姓并不相信。”公司负责人张绍银介绍说,“随着我们的加工厂建设投产,黄桃的需求量增加,周边百姓才大胆开始栽植黄桃。现在,我们的黄桃基地已经达到1500亩。通过实行‘公司+村集体+大户+村干部+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批农户加入到黄桃种植上来,现在已经发展到3000亩,预计将扩展到5000亩,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黄桃产业中,走共同致富的路子。” 谈到黄桃种植,天坡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成笑得合不拢嘴:“当时为了打消百姓们的顾虑,我带头流转山地种植黄桃200余亩,有了我们村干部的带头,农户们也纷纷加入种植。目前,黄桃不仅仅在我们天坡村发展,并且辐射到祝林店村,共带动两个村120多个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3000 元,产业带动黄桃种植户400多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 除了种植黄桃走上了富路,周边农户在湖北天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务工,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每年有26名贫困群众在公司长期就业,有近30名贫困群众参加到公司各项管理中,平均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余元,年增收两万多元。”张绍银说。 天坡村贫困户张生付老伴早逝,儿子也因车祸撒手人寰,剩下患有高血压等病的他一人孤苦伶仃的,为了解决他的生活难题,公司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以月薪2000元的标准主动吸收他到公司厂区打扫卫生,解决了他的生活困境。 “企业+政府+农户携手方能实现脱贫攻坚的大决胜,小林镇始终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殖基地等,聚力农业产业化扶贫,不断增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助力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小林镇党委书记胡晓霞说。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小林镇已初步形成了“四大板块”的农业区域与产业结构新布局。即以双冲村、土城村、陈家寨村为板块的“龙虾养殖生态农业体验园”,以祝林店村、天坡村为板块的“三桃(萄)农业观光园”,以石家嘴居委会、小林店居委会为板块的“花生加工园”,以八角楼、大坡岭村为板块的“豆制品加工园”。 产业扶贫,一个产业带动一批贫困户,只有产业发展了,就会有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脱贫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精准到户 党委政府在全面落实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祝林店村四组的吴运国一家将如何撑过来。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2011年,年仅53岁的吴运国罹患胃癌,在他的病情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2013年,当年54岁的妻子王正玉经过检查,肠癌已经在她的腹中生根发芽,夫妻接连患上癌症,治疗费用高达近30余万元,这对于一个仅靠几亩农田为生的农村家庭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两年,为了给夫妻两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外债。 俗话说,屋漏偏遇连阴雨,这句话用在吴运国家再贴切不过了,时隔两年的2015年,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已经走进绝境的家庭,吴运国年仅32岁的儿媳因为脑梗住院治疗,“当时给她治病就花了8万余元。”吴运国伤感地说。 “现在,我们全家仅有儿子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为了让不能做事的儿媳不在家给我们添麻烦,他只得将儿媳带在身边,一边给她治病,一边照顾她。为了照顾两个孙女,我们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开始种香菇。”说到种香菇,老两口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来,考虑到吴运国家庭的实际困难,村两委会在2014年就将他们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扶持吴运国种植香菇,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现在我们每年种植3000袋香菇,一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基本上能满足我们夫妻平时吃药和一家人的生活费用,这还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吴运国夫妻热泪盈眶地说, 吴运国家只是小林镇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一个剪影。在小林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为648户1427人,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截止2019年底,全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如此成绩,小林镇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健全领导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小林镇实行党委集体领导、党政联席会成员分工负责、全体行政干部“包村联户”的领导体制,确立了乡镇联席会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及各单位部门帮扶责任人结对包户的包保责任制。全面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工作责任制,突出镇、村两级的主体责任意识,明确镇、村作为精准扶贫工作具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是实行清单化管理,任务清单定目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落实,联席会成员、“四支队伍”(包村干部、村干部、包保责任人、行业部门)按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同时,他们还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资金发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政策落实,厘清精准扶贫任务轻重缓急和帮扶力量岗位责任,按照“时间到月、责任到人、任务到村”的要求,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快速、高效、精准的模式推进脱贫攻坚。 第三是落实遍访制度,及时解决问题。小林镇在全镇广泛开展遍访贫困户行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核实二十一项政策是否真正到户到人,根据遍访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此来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居民感怀 百姓徜徉在惬意小镇 在小林镇采访当天,霏霏的细雨将小镇洗刷的格外清新,沿街的行道树经过细雨的抚摸,变得分外妖娆,树叶上那晶莹的雨珠你追我赶,高兴地跳在地上,投进这块散发着魅力的大地的怀抱。 休闲广场上,几位老人依依不舍地坐在树底下,高兴地聊着天,完全忘记了天上这纷至而来的细雨。 “大爷,瞧你们聊得这么高兴,在聊什么呢,下雨了还不回家?”记者走近这群老人,和一位大爷交谈起来。 “还能聊什么,聊我们小林镇这几年的变化呗。你们瞧,道路宽敞了,广场干净了,花儿开放了,小草也绿了。你瞧那公共厕所修得多好,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 的确如此,小林镇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据了解,小林镇在近年来,把镇区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 在道路提档升级方面,对312国道小林段全面“重组”,道路刷黑、路牌标牌、沿线排水、道路绿化、种草种花、植树增绿等; 在环境整治方面,对全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完善:拆除露天垃圾池、建设垃圾中转站、添置垃圾转运车、购买垃圾转运箱、封存垃圾填埋场等; 在镇区秩序管理方面,强化镇区秩序管理:开展清三边、建三园、治三乱,重新启用客运站,拆除违建棚屋和广告牌,清除存量垃圾; 在饮用水方面,坚决做好“净水、安水、活水”文章。完成水厂改制,投资新增供水主管道,升级支管网,计划新建一座净化水厂,有效改善居民用水存在的水质差、水压低、水量小等问题; 在污水处理方面,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管网建设,新增乡镇公厕和农村公厕,改造农户厕所,完成污水主管网和支管网建设,实现污水“零排放”。 小林镇城建办负责人丁勇介绍,小林镇各村依托镇区的建设以及区位和特色产业优势,自主寻找适合本村美丽乡村发展的道路。以祝林店村为例,该村充分发挥“福音堂”、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连接茶园、天坡黄桃基地、天坡现代农业公司等资源优势,与草店镇、淮河镇旅游资源连成一片,着力打造石家嘴、祝林店、天坡一日游、循环游路线,让美丽乡村在旅游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赏景。 环境好了,居民们幸福感就增加了;环境好了,居民出门心情就舒畅了;环境好了,居民们不再宅在家里,而是移步花园式的广场,散步、聊天、唱歌、跳舞,感怀和惬意烙在百姓心里,歌声和笑声荡漾在小林镇的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