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发布

日报微博

日报官微

论坛官微

客户端

在线读报
首页 随州要闻 视频新闻 品质随州 话题讨论 百姓之声 县市区 魅力乡镇 在线访谈 行业风采 生活服务 教育 健康 地产

关于惊蛰节气,古人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2023-3-13 09:32| 发布者: 随州日报| 查看: 26249 |来自: 荆楚网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堪称最具动感的存在。比如春天的雨水、秋天的白露,冬天的大雪、小雪,都是宁谧旖旎、自带诗意的静态名词,唯有惊蛰以石破天惊一“惊”,“动”得张力十足,有声有势。

蛰虫因何而“惊”?

俗话说“春雷动,惊蛰起”,正是这个节气得名“惊蛰”的由来。惊蛰惊蛰,意思就是“惊起蛰伏的生物”。元人吴澄所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指春雷滚滚震醒蛰居越冬的虫儿,受惊之下出洞到处乱爬。白居易诗“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陆游诗“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都描述了雷动惊蛰的情景。

事实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一般惊蛰前后“出九”,数九寒天退场,春雷过后便是暖阳普照的真正的春天,正是动物从冬眠中苏醒,外出觅食的时候。因此,以科学的眼光看,“惊动”蛰虫的并不是春雷,而是变暖的春日气候。

惊蛰为何要打虾蟆?

惊蛰时节,各地风俗不一。广东等地旧时到了惊蛰要“祭白虎”,香港有“打小人”一俗。而据史料记载,我们湖北的天门、孝感等地,惊蛰时节农家要”打虾蟆“。

清光绪年间《孝感县志》载,惊蛰“近水家以荆条击池陂水际,曰‘惊蛰打虾蟆,一打就哑’“。民国 《天门县志》载:“惊蛰节晚,儿童辈敲锣鼓、木梆歌唱,谓之赶虾蟆。”除湖北外,湖南南部永州府与宁远县也有类似的风俗。据嘉庆《宁远县志》载,永州府、宁远县两地,“惊蛰日忌蛙又忌蚁,俗皆遍洒石灰于门户”。

这里的”虾蟆“,就是田间的青蛙,“打虾蟆”即驱赶青蛙。那么,惊蛰为何要打虾蟆?《孝感县志》的解释是,“盖恶其聒噪也”,意即嫌蛙声太吵。但这个说法似经不起推敲,蛙声一向被视为丰年的预兆,辛弃疾就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名句。

从气候来讲,惊蛰时天气多变,温差较大,多地仍有倒春寒。民间认为,此时天气过暖不利于秧苗生长,惊蛰出现蛙鸣正是天气过早转暖的信号。早稻播种的二月中,一旦气温偏暖,便会带来多雨天气,三月易出现干旱,影响插秧。

江西农谚“惊蛰蛤蟆叫,懒婆娘拍手笑”,意思是惊蛰时听到蛙鸣,就说明秧苗白种了,“懒婆娘”就可以逃掉接下来的插秧环节,因此而拍手称快。综上可见,惊蛰打虾蟆更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嫌蛙声吵闹,而是农人忧心天气影响庄稼长势,才有赶蛙之举。(撰文:燕子)

热门图片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