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余运来 通讯员 刘文玉3 G4 q% `# |) o: g& D! b
近日,来到曾都区北郊办事处磙山村二组,温暖的阳光洒满春天的田野,和煦的暖风催促着一株株幼嫩的艾蒿苗茁壮成长。
5 S: ^) C9 V7 B “我们流转了100余亩土地,分给村里的贫困户,大家一起种艾蒿来脱贫!”磙山村党支部委员汪鹏说。5 v. _2 b( Q/ R; L% d: g% t4 E
今年年初,磙山村结合本村土地多为排水好的沙质土壤,而且地势高,不易积水的特点,与城投公司驻村工作队一道,确定了发展艾蒿产业脱贫的思路。0 V% [( G5 v* a$ [: _. j0 H* z5 [
说干就干。清明节前,磙山村将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集中起来开会,介绍了艾蒿的种植方法后,让他们自主报名。会场上气氛热烈,大半贫困户报名登记。“其他人选剩下的地,我全部都要了!”十组村民代光坤大手一挥,承包了12亩地。代光坤两个儿子患病,在家种艾蒿,既能脱贫致富,还能照顾家人。“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把握机会,积极生产,增加收入,早日脱贫。”代光坤说。. A% I, ^& @& `- t
最终,100余亩地分别被38户贫困户承包,大家欢欢喜喜地领了免费的肥料和艾蒿根茎回家。贫困户家里大多劳动力少或弱,耕地怎么办?村里请来旋耕机,花了3天时间,把百余亩地全部平整耕作完成,陆续把根茎苗种下。
$ L7 v: T+ L. b: T 据悉,艾蒿不仅有药用价值,还有食用价值,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年都有很多经销商来村里收艾草。汪鹏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艾蒿苗下半年就能长大,以后每年可以采摘三四茬,平均每亩地能有四千元左右的收益,脱贫准没问题!”
* Q1 {, Z; T+ @8 N: D4 N. |, e, ^" S. m5 Y% R* H8 C7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