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光文 于 2018-7-17 12:03 编辑
当我们回忆我们熟知的那些唐诗时,会发现,那些盛唐的文豪大咖们,好像从来就不曾安分在家呆着。有一部分诗人是因为得罪皇室权贵或触怒龙颜被贬出京。但大多数诗人(包括李白在内)之所以从不安守家宅,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内心对远方的渴望。 李白自小酷爱旅游,出蜀之前就游遍了巴山蜀水。25岁只身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除了中年在长安供奉翰林两年半,其余的时间,几乎一直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前后历时27年。
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说他第一次远游:“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有人统计过李白的诗文,综其一生,他游历过18个地方(省、自治区、市),总共到过206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事实上,不只是李白,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位诗人都是半个旅行家,其中又以盛唐时期的诗人最为显著。
盛唐时期诗人旅行时间长,游程远,人数多,而且还喜欢成群结队出游。如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曾几次出游,时间较长的一次历经汴水、苏州、太湖、杭州,后从吴越回家。也正是在出游的路上,他结识李白,建立了深情厚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另一位同孟浩然合称“王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也没闲着,他奉帝命离开长安到凉州劳军,耗时几月,期间出差、旅游两不误,使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描绘永驻人间。
边塞诗人高适南游荆襄,远赴蓟北,后又漫游梁、宋,后人形容其“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不得不说的还有诗圣杜甫,从20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漫游。天宝三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造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同游,也在我国文学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后来他们在开封又遇到了高适,还结成了三人“自助旅行团”。三个人白天在云梦泽打猎,晚上一起去青楼听曲喝酒。后来玩累了,杜甫又去了长安,高适去了边疆,李白继续流浪。
不久就发生了安史之乱,盛唐的辉煌和浪漫,也随着兵火战乱而烟消云散。大乱之中,李白、杜甫、高适分别站队于不同的政治集团,而从这时候起,他们更是浪迹天涯、金羁游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