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日报讯 特约记者余运来报道:一根根细黄的干豇豆整齐划一地躺在水泥地上,七八个村民麻利地将它们拢堆抱起,百米冲刺般跑进屋里。8月13日正午时分,零星的雨点不紧不慢地下着,这可忙坏了曾都区何店镇桂华村的几位村民。
& O3 ~: ]: p+ y+ j) j, X+ n 雨过天晴,在桂华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偌大的院子里,村民们陆续把收起来的豇豆放在太阳地里晒着。贫困户谢万琴额头上渗满汗珠,她顾不上擦汗,忙着将全干的和半干的豇豆分拣开来。这些天,她一共摘了1400多斤豇豆,合作社以每斤三角钱的价格收购,她挣得劳务收入480元。
) B& K) T" g5 W1 [, d6 N/ D& h1 D% y “等豇豆都卖完了,还有分红。”桂华村党支部书记龚焕新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桂华村成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亩,利用产业奖补资金等投入28万元,建起26个蔬菜大棚,从万店镇塔儿湾聘请种植能手进行指导。7 Z' ~0 L# x5 o) z! L
“播种、除草、采摘全部聘用贫困户,按其工作量支付劳务费用,蔬菜出售后,挂牌经营的64名贫困村民享受利润分红。”龚焕新补充道,蔬菜基地像韭菜蔸一样,管理好了,能源源不断地增加贫困户收入。此外,还能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形成规模农业。
$ I4 S+ X# O8 ~9 i “豇豆最初上市时,每斤能卖到两块五一斤,低谷时一斤才卖一块二。”龚焕新介绍道,价格低于一块二,就要亏本。目前,合作社已卖新鲜豇豆3万多斤。为了破解豇豆量多价低滞销难题,合作社转变经营理念,把新鲜豇豆煮熟晒干再出售。
2 T- O+ O' }( W4 s( B2 h, d8 S. y “十斤晒一斤,每斤最低价14块钱,最高能卖到22块钱,跟猪肉价差不多。眼下,我们的干豇豆被五眼桥、水西门、白沙洲等菜市场收购商预订一空。”龚焕新说,为降低干豇豆制作成本,他们变蒸汽柜蒸豇豆为杀猪腰盆煮豇豆,并将晒好的600多斤干豇豆套上真空包装袋,根据市场行情,随时出售。/ |: Y: ?" z. M4 G( s#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