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魅力乡镇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935|回复: 0
收起左侧

[古迹风貌] 随州市洛阳镇小岭冲――沉淀历史记忆的古村

[复制链接]
楼主

特约记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3-26 13: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洛阳小岭冲――沉淀历史记忆的古村
   一、引子
    两个月前,我和同事A君到洛阳镇公干,事毕,在曾都区委组织部老干局副局长、驻小岭冲村第一书记石华忠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探访小岭冲古建筑。与其说石书记是陪同,倒不如说是向导更为贴切。据了解,他驻村已经三年了,周一至周五工作和生活都在这里。他了解这里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已经成为小岭冲通了,在此感谢他冒着酷暑全程陪同我们探访。

小岭冲鸟瞰图

    回随后,我曾多次提笔,想把在小岭冲所见所闻写成文发于媒体。提笔又搁下,搁下又提起。一是那次去时匆忙,整个过程不到2小时,象赶趟儿似的只是走了个过场,拍了些许图片;二是我才识疏浅,怕写出来的拙文“玷污”了小岭冲的辉煌。三是那天在孔家湾临走时,张先生对我们所说的、发自内心里企盼性的话语:“现在农村危房进行改造,能否将古建筑纳入危房改造工程之中进行修缮,还原她原有的模样,希望借助媒体帮忙呼吁一下”。

小岭冲古建筑群落图

     数日来,细想那次前行,写与不写是态度问题,写的好与不好是水平问题。经过激励的思想斗争,在态度与水平之间,思想上斗争的天秤倾向了态度。今日,用独创的“二指禅”键法笨拙地敲起键盘,把我在小岭冲所看到所听到的一切简约地写出来,以飨读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人们从这拙文中初步地了解小岭冲的过去,再深入实地去探访追溯她的厚重历史、一睹她的芳颜。


     记得那天时值正午,炎炎烈日下,天空一片蔚蓝。在石忠华的引导下,我们顺冲而上开始了对小岭冲的探访。
     小岭冲两旁山峦延绵起伏、层峦叠翠,风景迤逦。山林中的蝉(知了)一个劲地叫个不停。汗水湿透了衣衫,我们无心顾及这些,只是一路前行,无心欣赏沿途旖旎风光,一心想着早点目睹她的容颜,感受她曾经的辉煌,了解她曾经的传奇和风土人情。


   二、小岭冲的过去
    据村支部书记甘宏伟同志介绍,小岭冲村位于洛阳以南,距镇区6公里,是一座古村落。虞夏时为荆洲属地,西周属随侯国,后周随归楚,三国至唐朝属光化县,宋朝后一直属随。拥有很多明清风貌古建筑,与千年银杏谷山水相连、遥相呼应。


200年前的木床

    小岭冲村主村落有严家冲花湾、小岭冲花湾、李家大湾、凌家大湾、孔家大湾、学屋嘴大湾等6个自然湾子。以凌、孔、邓、张、郭等五大姓为主,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
    小岭冲纯土木结构古建筑鳞次栉比、纵横交错,与现代建筑风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自然风光旖旎,民俗风情浓厚,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古建筑风格典雅且保存较好。


    三、革命老区  红色记忆
   (一)、革命烈士纪念碑。去小岭冲入口处,在新屋咀国洼山前,一座庄严肃穆革命英雄纪念碑”屹立在那里。纪念碑坐南朝北,背靠巍巍青山、前临路傍水;碑前不远处,长眠地下8个烈士的坟茔一字排开。这里的青山在为忠烈垂泪,河水在为英雄哭泣;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牺牲的烈士。


   据碑文记载:1948年,由于中原各解放区迅速扩大,危及到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坐镇武汉,调集重兵对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作垂死挣扎。是年11月,我解放军江汉独立旅一个团从孝感花园撤退至洛阳围山李家湾、凌家湾(新屋嘴)休整,当时有官兵三百多人。国民党桂系四十八军一部尾随追击至安陆和洛阳店结合部,被我侦察人员发现。我军迅速抢占李家湾屋后山岗进行顽强阻击,战斗约在下午2点打响,4点左右江汉独立旅撤出战斗,此役我部共牺牲8人。


     (二)、红色旧址。小岭冲除了“革命英雄纪念碑”外,还有“义和店誓师大会旧址”、“张家洼兵工厂”、“下边洼电台”遗址和“小孔家湾边区医院”。这里曾发生过:“围山战斗、鲁家冲战斗、软脚岭战斗”等战斗,围山上的战壕和石头城墙,虽说文革时遭到破坏,目睹残墙断壁,依稀还会感觉到战争的阴影。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为了国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多少将士和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撒热血,如今时过境迁,他们已经成了共和国的丰碑。

图为围山全景

土炮楼

    四、孔家湾探访
      从烈士纪念碑向西沿冲而上,山冲左边是宽3米左右的通村公路,山冲自东向西、由低渐高向前延绵,路沿着山脚向前延伸。中间是正在扬花灌浆的稻田,翠绿的稻禾上泛着白色的稻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忽隐忽现,美轮美奂。山冲右边山脚下,成片的坐落着古老的建筑和现在风格的民宅。古建筑在现在风格的建筑的映衬下,越发彰显出古香古色的沧桑之美。


    首站来到小岭冲孔家湾张世界家里,张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他家住宅的情况。他家的住宅是土改时分得的,距今有200多年了,属于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古宅是原凌姓大户人家的住宅。前后三排,两个院子。前排是门楼房,中间是正房,后面是杂物房,侧是廓房;正房、廓房有走廊和回廓,走廊与回廓相通。东侧原是凌家小姐绣楼,西侧是接待厅。东西侧房屋在文革时遭拆除。前排门楼房两层,上层为木房结构作为观察房。古宅外墙用“一四七”黑色青砖砌成,内墙为土砖砌成。屋内雕梁画栋、屋顶飞檐翘角;室内为实木框架结构,内廓和回廓实木圆柱植于石磴上。墙壁拱门上的绘画图案至今仍然清晰、醒目可见。


   张先生指着门楼房说:“门楼大门在他父亲手里改动过”。我好奇地问他:“好好的古建筑为什么要改动?”他笑趣风生地告诉我们:“过去大户人家建房很注重风水,原大门对着远方两山之间的一个开阔地。他父亲说,大户人家命相好能登住,他们小门小户人家命薄怕登不住,有损家里运势,所以大门向东进行了偏移”。听后觉得有点玄乎,不知这是不是迷信,只是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讲述。


     另据张先生介绍,这古宅有几百年的历史,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以前有人把古宅拆了重建新房,他曾多次动了拆旧建新的念头,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多次打电话要他不要拆除。于是,他打消了拆旧建新的念头,每年对房屋进行必要的修缮。“留着她是对历史的一个见证和尊重,同时,也可以让后人们了解小岭冲曾经辉煌历史”他笑着对我们说到。多么简单而纯朴的言语,反映出了一个农民博大的怀情。


五、古建筑风格
     古建筑依山傍水,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一般都是采用三进两院式格局修建,形成了两个天井式院落。后房高过前房,走廊与回廓经拱门相通,从天井院到正厅房设有四级青石台阶,屋结构木柱植于石磴上。内雕梁画栋、外飞檐翘角,青瓦覆盖。外围均为“一四七”烧制青砖砌墙,内墙为土砖墙,厅堂为内退式虎皮隔断;内走廓与回廓相通,门楼设有石门槛、门两侧有对称石鼓;门楼一般为两层,上层属木楼式;地坪多用黄土拌石灰混合夯打而成,非常坚实;也有部份用烧制的方形青砖铺设,美观好看。


     小岭冲纯土木结构古建筑鳞次栉比、纵横交错,自然风光旖旎,民俗风情浓厚,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古建筑风格典雅保存完好。
     古宅的门楼有两种。一种是直墙门楼,门楼两边的墙呈平行状;另一种是八字门楼,门楼两边的墙往外呈八字形状,外宽内窄。据说过去宦官人家和富贵人家的住宅修建很有讲究,宦官人家的住宅一般是八字门楼,富人家的住宅一般是直门楼,以此来彰显权力和势力。




      古宅门楼还有一种特色,门槛为青石所制,外墙侧面1米高位置设有拴马石环,石环前面还有上马石。进门两侧立有石鼓,石鼓上有的刻龙雕凤,有的刻麒麟等灵性动物,据说可以驱邪纳财,是富贵的象征。

图为:门鼓

图为:门鼓

图为:拴马石环
后续
本文作者:彭德军(知足而乐),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返回魅力乡镇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