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杂草丛生的低丘岗地,经过持续整治,建起万亩油牡丹园,不仅成为美化乡村的风景,还鼓起了农民的口袋。
5月8日,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这种省级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全县一共有6个,面积9.5万多亩,现已全部改造完成;加上两个正在推进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总面积超过了11万亩。整治好的土地,主要种植油牡丹、油茶及核桃等,助力该县做大做强“树上油库”,发展绿色产业。
荒坡岗地变身万亩油用牡丹园
“五一”小长假,随县尚市镇神农牡丹谷观赏园里,一簇簇芍药花开正浓,吸引了远近众多游客。
出观赏园,过龙脉水库,就是连片万亩油用牡丹园。
刚经历一场灿烂花事、起伏在山岗的牡丹园,一眼望不到边。
路边,栽种着紫薇、红叶石楠、桂树等景观植物;田间,太阳能灯和观景亭,点缀其中;园中,铺设有现代化喷灌设施。
移步换景,就像观看一部“风景大片”。
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培学介绍,几年前,这些地方,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岗地,“盛产”茅草和灌木。
改变源于土地整治。
作为2015年度省级投资项目,该低丘岗地改造项目面积1.95万亩,涉及尚市镇星申村等多个村,总投资3900万元。改造内容包括修筑梯田、修建水泥公路等。
改造启动前,已有农企入驻,自投资金配套建设,让改造成果及时转化利用。“荒山岗地虽经改造,依然贫瘠,且碎石较多。”入驻企业神农丰源公司总经理张立国告诉记者,此种土质,适合发展油用牡丹,满足牡丹通风、透气、沥水需要。
项目景区化,走农旅融合之路
行走牡丹园区,偶有野鸡从田边草丛惊起。
2017年,园区早期栽种的油用牡丹,收获了几十吨牡丹籽;2018年,产量达到100多吨。
牡丹园的生态、经济等效益已初显。
张立国告诉记者,园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湖北随县牡丹文化旅游节”,2018年还举办汽车场地越野公开赛。今年4月,又成功举办国际越野摩托车场地赛。
牡丹谷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专程来看牡丹的游客逐年增多,为乡村发展带来人气。“改造一个低丘岗地项目,就相当于建了一个景区。”随县副县长王笠说。
项目景区化,乡村充满诗情画意。
在随县澴潭镇龚家湾村,一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正在推进。记者现场看到,有挖机正轰鸣作业,新修的水泥公路蜿蜒在荒山之间。路两边的香樟等景观树,以及入驻企业前期栽种的油茶树,给荒山披翠,同样让人震撼。
岳雄丰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加玉杰介绍,公司参与土地整治,按不低于20%的比例出资自己做配套工程,项目总面积1万多亩,现已完成4000多亩。整治项目将来通过验收后,除主要发展油茶种植加工外,还要发展水产养殖,目前部分堰塘已投放鱼苗。“将基地打造成景点,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旅融合之路。”
土地整治,整出美丽新家园
据尚市镇星申村党支部书记汪培成介绍,神农牡丹园共流转该村5000多亩荒山,这些荒山以前经济价值不高,每年村里还要花很大精力防火。
土地整治,整出美丽新家园,村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64岁的村民杜林清拿出手机,翻出年前企业发放劳务报酬的照片,笑呵呵地说,去年他和老伴返包了40亩油用牡丹的田间管理,加上平时打零工,全年在园区收入3.5万多元。
园区种植好的油用牡丹,以一亩一年400多元的价格,返包给农户做田间管理,主要任务是除草、施肥、整枝等。
尚市镇干部李爱艳表示,去年,牡丹谷支付给附近村民的劳务费有好几百万元。此外,企业还积极参与当地精准扶贫。
在澴潭镇龚家湾村,65岁的村民胡相炳正在油茶地里除草。早年,他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如今年纪大了,在外面不好找事做,油茶基地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增收。
王笠告诉记者,土地整治是民生工程,通过项目建设,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种植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活周边农家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