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曾都发布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944|回复: 0
收起左侧

[曾都新闻] 高点起步高位切入 多点发力次第花开 ——曾都区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路径探访

[复制链接]
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5-30 1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曾都.jpg

随州论坛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李晓春 王江威
    实现总产值334.4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2.5%……这是2018年曾都区集力推进改装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交出的一份亮丽成绩单。
倾力打造五大支柱产业,是曾都区委、区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思考,是着眼曾都发展全局的崭新谋划。
五大支柱产业,是扬长避短的必然选择,更是后发赶超的强势突破。擘画转型升级支柱产业,曾都上下正书写着一幕幕精彩篇章。
A 专用汽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被誉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曾都区,站在新一轮专汽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前沿,他们敏锐出招,以探索者和实践者的姿态,抢占先机,领跑中国专汽时代,引来世人关注。
2018年,曾都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72家,完成产值198.8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经济比重55%。
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是产业发展壮大的最佳路径选择。
湖北双龙专汽率先靠强重组,由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控股,“抱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这种探索已在“中国专汽之都”大地上遍地开花。大批强企进入,使曾都专汽产业实现大裂变。
湖北华威公司,牵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组建重汽华威,如今是中国第一大重型卡车企业,在国际排名第五。
宁当凤尾,不当鸡头。企业经营者乐于放弃“小我”,促进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更好更快发展。楚威车桥、湖北江南等专汽企业经过整合,品牌、技术、市场资源共享,产销量不断攀升。
2018年,区内专汽资质生产企业21家,年产各类专用车10万辆,同比增长18.3%。可生产全部12大系列中运油车、液化气体运输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绿化喷洒车、消防车、仓栅车、自卸车、厢式车、半挂车等62个类别300余个品种,占专用汽车中除客厢式车和油田作业车外全部类别的73%。
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1000多种零部件,这是曾都在半个世纪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产业链完善,产业集中度居全国之首。
为避免产能过剩,曾都区委区政府坚定提出:“整合规范曾都汽车生产行业。”经过联合、兼并、合资,十几家“作坊式”专用车生产企业悄然“变脸”,归并到21家“资质”企业,资质企业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聚集,一家家企业日益壮大。
  目前,区内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5家,产品品种覆盖专用车上所有领域,可生产汽车车身、车轮、灯具、变速箱、底盘车架、前后桥总成、电线束、车厢、车头覆盖件及内饰件、钢板弹簧等600余种1000多个规格,汽车铸造件年产销10.4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经过数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为依托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在曾都形成。汽车产业迅速成长为曾都的龙头产业,成为拉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
B 舞活龙头用心念好“农字经”
 初夏5月,神农大地天蓝地绿、水清土净,这是曾都最美的时节。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众多高品质农产品。从一粒米,到一朵菇,再到一滴油……曾都农业在新时代转型发展决胜期重要时间节点,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将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作为新的工作坐标。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曾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工农互促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曾都区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增长极和农产品加工百亿元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粮食、油料、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正在形成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新格局。
2018年,曾都区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完成工业产值67.9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区工业比重18.8%。涵盖粮食加工、食品加工、菌类加工、家具制造、非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
走进金银丰公司,浓郁米香扑鼻而来。记者看到,现代化车间内一片忙碌,工人们将刚加工出来的大米封袋打包。据金银丰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是全省重点培植龙头企业,拥有年生产专用面粉20万吨、优质挂面1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30万吨的仓储能力。旗下香思里食品公司与蔡林记等知名品牌合作,开发生产汉味热干面,年产值近2亿元,产品不仅对接武汉市场,还通过电商销往全国。2018年,公司实现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13.7%。
近年来,曾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业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保服务;编制了《曾都区特色农业增长极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畜禽、优质粮油、木本油料、果蔬茶等产业发展步伐。
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了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曾都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让农业企业焕发出蓬勃生机。曾都香菇产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神农生态、三友(随州)食品、舜天粮油、原木童农业等9家涉农企业新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稳定品牌总量、提升品牌质量,精心打造“来自炎帝故里的馈赠”精品名牌。记者在三友公司了解到,公司不仅建立了ISO9000、HACCP质量管理体系,而且还通过了美国质量协会FDA的现场检查,在国际市场取得良好信誉的同时,也为该区食用菌出口企业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谋定而后动。曾都区委、区政府的系列举措,使该区农产品加工业走上一条突围之路。“小进规”“规壮大”“大变强”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内联外引,企业发展提档加速。
C 纺织服装时尚古都“显魅力”
 纺织服务产业的蓬勃兴起,曾都区在国家、省、市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一揽子”政策的激励下,一个个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安家落户,锻造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强健筋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曾都现有纺织服饰企业7家,产品涉及棉化纤纺织加工、纺织服饰制造、劳保手套等7种类别,主导产品150多种。2018年,完成工业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区工业比重6.7%。产品远销德国、新西兰、美国、挪威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曾都区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纷至沓来,呈现出特有的“曾都现象”。
在大项目的有力推动下,曾都纺织服装产业不断集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是曾都的一项传统产业,在持续的产业“土壤”和政策“阳光”共同作用下,近年来,该区纺织服装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该区常年从事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数超过2万人,岗位涵盖了车位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是吸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特有优势”。该区专门聘请中国服装行业协会专家团队编制了《曾都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思路,实施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帮扶企业“三轮驱动”,全力争取到2020年将纺织服装产业培育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作为该区的支柱产业。为实现“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该区专门出台了《曾都区扶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和《关于全力推进人力资源向曾都工业园区集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全方位扶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优势凸显。
曾都区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筑巢引凤”,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构建了企业服务“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每个与区人民政府签约的项目由一名区领导、一个服务单位、一位服务干部组成的“店小二式”服务队提供“一站式”“领办制”全程服务,倾力营造“亲商、安商、服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同时,该区坚持开放合作,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善于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理念,创新思维,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湾道超车”。
D 医药化工铺就发展“黄金道”
审视曾都区近年来工业经济版图的扩张历程,无疑,医药化工产业已成为耀眼而活跃的一极。
数据为证。曾都区拥有医药化工生产企业14家,2018年,完成工业产值34.7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区工业比重9.6%。
曾都区医药化工产品涉及医疗设备材料、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复混肥制造、磷肥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涂料制造等13种类别。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抱团发展是有力的举措之一。该区紧紧抓住医药化工产业的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方式,主动走出去,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在激活4家原国有医药化工企业潜力的同时,该区充分利用在外从事医药化工销售的人脉优势,制定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全力构建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大引强,全力打造药企化工舰队。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引得众多药企纷至沓来。该区充分挖掘现有医药化工企业的产能和市场潜力,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省级医药化工机构的联系,采取“产研结合、校企联姻”的合作模式,加大技改投入,注重产品研发和升级改造,引导企业从原料药、中间体等产业链低端产品生产向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等产业链高端产品生产转变,着力培养一批领衔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的“小巨人”,促进全区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要打造华中医药化工业强区声威,还要让这面旗帜飘得更高更远。一批医药化工“小巨人”的涌现,让该区医药化工产业振兴之路步伐坚定有力,充满期待。
E 电子信息激发活力“助推器”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曾都经济开发区的泰晶电子公司高频音叉晶体谐振器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一条条生产线上切片、贴装、镀金、封装、测试、打包……忙碌而有序。这是该区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瞄准盯紧高端产业,积极引进培育电子信息等企业,“e”路高歌,初步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链,业已成为“华中电子信息融合试验区”。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曾都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曾都区共有8家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以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电池制造、太阳能发电制造等为主。2018年,完成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区工业比重2.5%。
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曾都区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旨在夯实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基础,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是经济发展主体,区委区政府只是服务员。”这是记者在企业采访时常听到的话语。
为吸引更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入驻,该区实行“一对一服务”,每个企业安排一名干部跟踪、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相关问题。还编写了《入区企业服务指南》,为企业指明了相关手续办理流程,告知了主要职能部门职责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方便新入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泰晶电子是一家专业生产、科研、销售音叉晶体的企业,已形成月产音叉晶体25亿只的能力。公司主要经营叉晶体、晶体生产设备、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石英生产检测设备和超净化无尘生产车间,目前已成功打破日本对电子谐振器的行业垄断,综合实力位于全球石英晶体行业前列,现为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
“曾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环境优美,这些都是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有利要素,但我们更看重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说起为何到曾都经开区投资设厂,泰晶公司董事长喻信东说,是该区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和便民利民的工作作风打动了他。
该区做实做硬“软环境”,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吸引力。华昶能源公司从沿海繁华城市迁址落户曾都,在该区相关职能部门的贴心服务下,企业供销两旺,前景广阔。
电子信息企业科技含量高,需要周转的资金量也很大。为优化融资环境,区政府通过加强银企对接,打破了企业融资瓶颈。近年来,曾都区政府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新模式,协助全区电子信息企业贷款达2亿多元。   迎风展翅腾空起,乘势跨越上青云。凭借五大支柱产业引领,曾都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返回曾都发布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