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 床 上 的 牵 挂
——扶贫干部魏端国一门心思抓扶贫纪事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唐天才 特约记者 张立
“扶贫资金分配方案一定要考虑周全……”6月18日,躺在病床上的魏端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此时,他仍放心不下产业奖补资金分配的事。
接下扶贫重担
“老魏是名好同志,把工作的事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提起魏端国,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村两委干部、贫困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
魏端国今年56岁,目前是曾都区何店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2016年,根据工作安排,他接下扶贫攻坚工作重任。
当时,正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工作任务重,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产业带动十分重要,而如何发展扶贫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好的经验可以遵循。扶贫工作等不得,没有现成路走就要趟出一条路来。之后,魏端国就经常往各村、区扶贫办跑,往企业跑。
“扶贫要经常下乡,为了便于工作,魏镇长买车时特意选了一辆越野车,一有事开着车就走,每个月除去车补外,自己还要填进去1000多元。”该镇宣传委员李培秀介绍。
镇扶贫办在镇政府办公楼二楼最右边的位置,条件简陋,文件柜、墙角落整齐码放着各种扶贫资料。魏端国有单独的办公室,但是为了及时了解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他长期坐在镇扶贫办,经常和扶贫办的同志一起加班整理资料。
“魏镇长那么忙还经常过来问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今年,他又帮我购买了2头猪和50只鸡。”荞麦河村二组村民江正兵是魏端国对口帮扶的贫困户,他对魏端国给予的帮助非常感激。
“魏镇长胃一直不舒服,还有严重的中耳炎,但是我们加班时他一直守在办公室,劝都劝不回去。”说起魏端国,镇扶贫办主任郑新馨忍不住哽咽。
打出扶贫组合拳
“为了我们村的光伏电站,魏镇长腿都快跑断了。”三岔湖村党支部书记郭明朝说起魏端国感激不已。
三岔湖村资源禀赋较差,有贫困户106户295人,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很多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必须依靠产业带动。魏端国察看了三岔湖村的地理环境后,便和“村两委”合计,决定建设一座50k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经过魏端国多方奔走、反复争取,2017年12月,电站终于建起来了,绑定10户贫困户,2018年,获得发电收入9.7万元,每户获得3000元的收益,剩余的6万余元用于村里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更重要的是扶信心,有了好的开端,很快,除了三岔湖村,金花岭村、花湾村又陆续建起了60个香菇大棚,今年秋天,第一批扶贫香菇菌棒将上架产菇,桂花村的扶贫蔬菜基地豇豆卖出了肉价钱,花湾村的蔬菜大棚也喜获丰收……
2017年,魏端国代表何店镇与原木童公司签订协议,将扶贫专项资金购买的香菇菌袋委托原木童公司种植,当年每户贫困户增收400元。
有了扶贫产业就有了源头活水,更重要的是点亮了山里群众的致富信心,一个个扶贫产业从无到有,逐步走上发展正轨。2018年,何店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2015年的1564户3633人减少至588户950人,整镇脱贫就在眼前。
将重病抛到一边
“老魏是典型的‘黄牛型’干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该镇党委书记彭劲松对魏端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7年初的一天,曾都出台脱贫攻坚春季五项行动,何店镇也要出台配套的工作方案,结果第二天一早,魏端国就将方案送到彭劲松手中。“很明显,他当时熬了一个晚上。”彭劲松至今对此事记忆犹新。
扶贫工作政策性非常强,平时不加强学习是掌握不好的。去年8月,魏端国对前期扶贫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组织拍了专题片《产业奖补资金如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进一步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充分利用产业奖补资金发展扶贫产业。
在工作中,魏端国还根据工作实际,探索总结出每年两次技能培训、每年两次“企业送岗”“五个二”工作法,全方位推动扶贫。
魏端国一直有胃痛的老毛病,早上起来反酸、反胃,平时不舒服的时候就吃点药缓解一下。去年11月,他开始吃饭没有胃口,同事们都劝他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但他总是说,现在扶贫工作这么重,先缓缓再说。
今年3月,根据组织部门安排,魏端国到区委党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学习。期间,他吃饭没有胃口,结业前期,同学们都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就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
5月13日,党校学习一结束,魏端国便到随州市中心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胃部贲门位置长了巨型肿瘤,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随后他被转至武汉协和医院做手术,主治医生说,他的病这么严重,怎么拖到现在才来,像他这个情况,一般一年前就能发现。由于肿瘤较大、已扩散,5月30日,魏端国又转至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
魏端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希望老魏能尽快好起来!”同事们都期盼着他早日康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