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魅力乡镇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418|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它] 涢水河畔鲜菇香 ——曾都区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见闻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22 09:50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5-21 14: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涢水河畔鲜菇香

    ——曾都区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见闻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余运来

      水鸟飞处碧波涌,涢水奔流织锦绣。初夏时节,沿着涢水逆流而上遍游曾都,波光潋滟,蓝天白云、河畔高楼倒映其间,都市的繁华与自然的静谧相融相生。

      绿树掩映中,一排排大棚串点成线,一个个珍稀食用菌基地串珠成链,绿意葱茏的涢水河畔迸发出勃勃生机。

      酒红菇变身市场“香饽饽”

      刮根、洗净、煮熟、盐腌、分级装桶……在位于南郊办事处羊子山村的佳熹新型食用菌示范基地,工人们娴熟地将盐水腌制的酒红菇分拣入桶。

      “每天有30多人在这里分拣,眼下已加工了60多吨。”基地负责人江开胜说,来自福建、广东的客商上门提货,将发往东南亚、非洲等国外市场。

      酒红菇野生产地在福建、云南、广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培育成可人工栽培的优质食用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我们建了60亩的基地,亩产6000到8000斤。酒红菇可以露天种植,也可以林间套种,还可以大棚种植。”江开胜指着大棚介绍道,“大棚种植能提前两个月出菇,出菇时间能延长一个月。酒红菇栽培技术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市场上,既可销鲜菇,又可销干菇,还可腌制盐水菇销往国外。其中盐水菇供不应求,非常抢手。”基地技术员周北补充道,“酒红菇漂洋过海,成为随州出口创汇的新菇种。”

      鲜菇园变身研学“打卡地”

      花团锦簇的榆黄蘑、破土而出的鸡腿菇、个大体圆的猴头菇、色泽暗褐的灵芝、竞相绽放的红平菇……来到南郊办事处和平村蘑菇示范园,争奇斗艳的蘑菇令人目不暇接。

      菇棚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边唱边跳,看着色泽鲜艳、形状各异的蘑菇,不由自主地用手摸了又摸。“带孩子过来既增长了见识,又体验了采摘的快乐。”游客罗静说。

      随州是中国香菇之乡,能不能建一个四季鲜菇园,融观赏采摘研学于一体?带着这样的思考,示范园负责人孙兵于2017年投资100多万元,建了30多个食用菌大棚,种植20多种珍稀食用菌。

      “这个小朋友摘的是平菇,鲜菇5块钱一斤,一天能收2000斤,毛收入达1万元。”孙兵笑着说,“基地生产的鸡腿菇、榆黄蘑等鲜菇售价20元一斤,已被市内的酒店、企业食堂预订一空。”

      曾都区科协主席黄明秀说:“近年来,我们探索‘产业+旅游+科普’发展新模式,打造集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亲子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模式,增加乡村旅游新体验,拓展科普宣传新形式,寓教于景、寓教于乐、游趣十足。”

      小竹荪变身增收“金钥匙”

      从滚圆的白色菌蛋中破壳而出的竹荪婀娜多姿。位于南郊办事处茶庵社区的随州市乐鲜农副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黑色遮阴网下,一垄垄菌堆里破土而出的竹荪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这20多亩地全部是竹荪,每亩地可产100斤干竹荪,纯收入可达1万元。”合作社理事长靳明兵说。2016年,靳明兵着手研究竹荪种植,从四川宜宾高薪聘请技术员来合作社指导,经过几年摸爬滚打,掌握了竹荪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截至目前,该合作社累计培训学员500余人,带领农民种植食用菌1500亩,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珍稀食用菌食用价值高,药用价值高,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在随州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许景闻看来,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是非常好的致富项目,应积极发展珍稀食用菌种植,助推随州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




    返回魅力乡镇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