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广水发布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0729|回复: 0
收起左侧

[广水新闻] 桅子花开漫山香 ——广水市李店镇红栀子产业助力精准扶贫侧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普通会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25 16:41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6-12 09: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6-12 11:23 编辑

     随州论坛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徐艳艳

      炎炎夏日,阵阵清香。6月9日,记者在广水市李店镇三里公路沿线看到,漫山遍野的红栀子汇成一片绿色的林海。
      李店镇位于广水市东南部,属山岗丘陵地带。过去,该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耕作粗放,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很大。
      “辛辛苦苦干一年,只能混个肚儿圆。”是李店镇不少村民以往的生活方式。要脱贫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2016年春,李店镇党委、政府结合该镇山场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实际,经深入调研,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考察,决定在友谊、张扬、黄金、迎春四个村连片建成5000亩的红栀子基地。
      “发展红栀子产业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目标定了,干就干出个样来!”李店镇党委副书记朱烈芳告诉记者,刚开始部分村民对发展红栀子产业不理解不支持,镇党委、政府采取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方式,走湾串户动员村民栽种红桅子,与农户算效益账、增收账、明白账,让农户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实施。
      “山林资源是宝藏,充分利用起来,将更有助于李店镇发展旅游业。”朱烈芳介绍说,为调动村民栽植红栀子的积极性,李店镇充分利用三李公路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及林地资源,采取公司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推进产业扶贫“两带一推”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产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发展文章。
      “山上一片绿,兜里一袋银”。如今,绿色让村民有了“脱贫”的法宝和致富的希望。
      在黄金村红栀子基地,记者看到几位村民正在忙碌地浇水、除草。该村党支部书记郑有年介绍,全村栽植红栀子600亩,安排了沈明金、沈亚洲等4个贫困户长期负责基地管护,每年可收入7000多元,也正是借着红栀子基地的发展契机,才让黄金村村如其名。
      来到迎春村红栀子基地,贫困户李建林正在给树苗喷药。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家种地,累死累活一年到头都无法从泥巴里‘抠’出几个钱。如今,栽上红栀子后,日子越过越好了。”随行的该村会计李运强笑着说:“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摘果了,在家的剩余劳力全都去,摘一斤给3毛,勤快点的一天一两百,手慢的也能搞个七八十,每年这个时候山上可热闹了!”
      “栀子果药用价值很高,在药材、食品领域市场很大,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主要用作生产香料、精油、色素等。”东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闵东毅介绍说,李店镇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红栀子,果子每斤市场价格一般在四五元左右,按每亩产果1400斤,年收入可达800万元。
      青山绿,田园秀,生态美,百姓富。李店镇的红栀子产业成为广水市高效农业示范区之一。该镇依托红栀子基地,已为20多名贫困劳动力提供常年就业机会,150多个贫困户参与市场分红。摘果季节,每天可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向生态要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扩容,让保护与开发并进。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逐渐根植于村民心中。”李店镇党委书记李丽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下一步李店镇将做好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文章,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共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返回广水发布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