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1640|回复: 0
收起左侧

文学|竹炉汤沸火初红(刘天琪)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1-27 15: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在隆冬的傍晚来到广水市武胜关的桃源村,应是一件憾事,只因沿路走来没有花红柳绿、青松翠竹,夕阳下是一片疏落和寂阔的景象。且通往桃源的路,蜿蜒盘绕,入口处亦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载“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然而桃源人的热情似冲淡了这些怅然,于是我和友人便在这难得的周末化作“武陵渔人”,自得其乐起来。
    8c5bd5ab7627443829adf18ee8bf257.jpg
      随邀入室,顿觉一阵暖意,原来是当地的土炉在徐徐燃着。于是,我和友人便颇有兴致地围炉观赏,并争论起这土炉的结构。主人一听,开怀大笑,热情地介绍了这其貌不扬的小土炉。原来这土炉是当地人冬季取暖的首选,结构简单,将废弃的燃气罐切割出一个平面作炉身,下面焊接四条炉腿支撑,平面上凿穿一个排气孔接烟道,在罐子的头部安上一个足以添柴的小阀门,一切便大功告成。
      只是这主人属“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做派,加之家中仍有蹒跚学步的小孩,便在颓然的炉子外围上了一圈竹栏杆,防护防烫。但这一实用的装饰,加上竹子的质朴,便让整个炉子增添了一种婉约风格,与屋内的竹饰相得益彰,颇有东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
      待坐定,主人便取出当地的明前黄茶和几只清秀的茶盏,熟练地往炉子里添了一把柴,吹燃了火,炉身上热着的水壶便嘤嘤地冒了大气。“这黄茶不耐泡,不能用开水冲泡,冒了大气的水呀,正正好。”主人一边介绍一边提起水壶,往盛好茶叶的小土罐中冲入,顿时气泡盈罐,茶香袭人。少息倾出,即可饷客。细品之,清而醇,苦而沁,后又有微甜入喉,不似上品,却让人难忘。友人张公喜爱诗词,吟诵起“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主人听了也不羞涩,道“我们也有句打油诗,‘腌菜稀饭蔸子火,天上神仙不如我。’”众人皆开怀大笑。此时的茶,因了这氛围,便与那点睛的梅花一样,更觉不同。
    7b8d6ee54c5f34bee10ecad6239a2b7.jpg
      茶罢,菜已上桌,闻着香味便觉馋饿。主人摆上碗筷,招呼我们入席,家人也一并围坐。餐桌摆上的是当地的传统土钵,这土钵口大底浅,易于夹菜,且下面有火加热,保温性好,在冬天可以边聊边吃,而不用担心汤冷菜凉。今天的菜亦是主人精心准备的,红萝卜烧羊肉,白萝卜炖腊蹄,山菇香肉,什锦豆腐,滑肉丸子,酱烧鱼头,再搭配些当地的高杆白菜,荤素搭配,有菜有肉,菜甜肉香。
      饭饱茶足,朋友们移步小河边漫步消食,满天星斗,月如钩。虽未喝酒,却多少已有了一些醉意。张公抽烟言志,说他平生没有其他抱负,只想在山脚建几间房,带着他所爱的书,放牛牧羊,策马扬鞭。若房前有片湖,有只小船更好,友人来便在湖边月下,饮酒品茶。新鲜的鱼,新鲜的菜,到处都很易得。我静静地听着,总觉自己太俗,没有想过归隐之道。这种悠然的田园生活是否还会在这喧闹的世界中出现,更不敢想。可是我口中却反复地在念着《定盦词》中的一句:
      “笛声叫破五湖秋,整我图书三万轴,同上兰舟。”
       2433015a3fe7e462886737cba49a858.jpg
        二
      在院里等雪落桃源,夜深还是没落下。万籁俱寂,倦话入睡。第二天醒来却是寒冬里难得的艳阳天,大家便相约去爬山。山便是那座大城山,山上的古寨就叫大城寨。山路虽已铺上水泥,却并不扰了我们的好兴致,何况一路亦有美景相伴。两侧山坡都种上了清秀健挺的松柏,冬日里依旧青翠可爱。在一些并不陡峭的地方,茶农种上了高山黄茶树,只因疏于管理,茶枝瘦小,树杈歪斜,有些颓势。一路攀谈便到了山顶,这才见到这桃源的真容!
      桃源村坐落于天下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北部,大别山与桐柏山犹如“东青龙、西白虎”将整个村落挽扣其中。因为地形优势,此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军事要塞,桃源村亦是商贸重地。听主人介绍,在明朝,朝廷禁止私自贩运茶叶、食盐和烟土,大胆冒险的商人就避开官府设关盘查的武胜关,在关下的桃源村开辟了一条北上郑州、南下武汉的茶马古道。当年的古道上骡马商队、官轿游人和赶考学子成群结对、络绎不绝。客栈、茶馆、酒肆、马棚、草料铺、红白案等应运而生,形成集市,人聚而居,桃源村因此而成。至今,全村还保留有200多处建于明朝的石头房,采用砖石堆砌,白灰抹墙,古朴简单。
      从山顶向下望,桃源村便依着这地势铺展开来,村中间的桃源河蜿蜒狭长,将村落一分为二,九个自然湾在河道两侧零星分布,自然地串联起来。为了联通两岸,每隔一段,便架有一座小石板桥,并不精雕细琢却有生活气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有200多年历史的齐心桥,历经山洪的冲刷和岁月侵蚀,依然完好如初。桥上的青苔和车辙痕迹,仿佛都有故事,只待有心人的发掘。再往远看,便是虬曲苍劲的柿子林穿插在自然湾中间,据说桃源的柿子树有2万多棵,分布在村落间,形成了天然的间隔和屏障。再往北看,有一座形似月亮的小水库,与湾南的一座圆形水库相互映衬,被当地人取名为“日月湖”,湖光在太阳下熠熠生辉。
      不知不觉走到了山顶的大城寨。寨里的石墙大多倒塌,地上散落着不少平整光洁的砌墙石,但旧城址和墙基依然清晰可见。据古籍记载,大城寨建于北宋时期,寨子就地取材、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北能策应将军寨,南可与穆桂寨照应。山寨只有唯一通道,北边建有两道寨墙,分主寨和附寨,有东西南北四座门,南门有三道防御关卡,均为石条嵌砌,东门有匾上写“大城寨”三个颜体大字。鼎盛时期,寨内掩体、库房、作坊、池塘、田地、暗道机关等一应俱全。这些历史背景,倒让我在看到这些断壁残垣的时候,心生了许多遐想,凭添了几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惆怅。
    746744edb2a69d1b9a7169b39aa7388.jpg
      三
      从山顶走下,再沿着大路往前,就能看到大坝。坝不高壮,却设计科学,巧妙地修建在几座小山合围的峡谷出口处。比大坝稍低的放水涵洞联通着桃源河,于是,整个水库就兼顾着灌溉供水、蓄水防洪的功能。若是只有这部分的考量,就难以体现武胜关人的智慧。据主人讲,当地政府在开发桃源的旅游资源时,因势利导,风格统一。不仅在大坝上用当地的山石,堆砌了一座石塔,作为地标;还在水库的浅滩上修建了风雨廊桥、茶亭、石墙等景观以吸引游客,亦可供当地村民日常休闲。因为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发挥了日常作用,所以桃源的人居环境一直保持得完好。听了主人一席话,眼前的如画山水,便因沾染了生活气息,而越发晶莹可爱。
      出浅滩上了岸,看到的便是桃源村的特色石头房。桃源位于山区,古时候交通不便,村民建房只能就地取材,以石为墙,以木为梁,以青瓦为顶。日积月累,桃源村便形成了鲜明统一的鄂北豫南地方建筑风格,与当地风情颇为和谐。而石头房虽有漏风、不保温等缺点,却防洪防水,坚固异常,正因如此,桃源村的传统石头房大部分保存完好,经翻新设计后,重新焕发着古朴的光彩。
      正遐想着,主人招呼我们午饭,却并未带我们入席,而是径直绕到了后院的储物室。说是储物室,储存的却全是瓜果五谷等食物。墙上的干辣椒、紫蒜,墙沿竹竿晾着的腊肉、腌鱼、腊鸡、肥鸭,堆在墙边的玉米、南瓜和芋头,都是主人勤劳务实和幸福生活的见证。桃源村地肥土沃,村民生活自足,秋天晒辣椒,冬月摊豆折,腊月打糍粑,一年四季,日子忙碌红火。 3cece963f2c7e159128aaa0d9c9f258.jpg
      正当我们对这丰富的食材羡慕不已的时候,主人却拉扯着,要向我们隆重介绍他的秘制腌菜。腌菜装在几只大土瓮中,陶制的土瓮已然褪色,却掩盖不了诱人的香气。掀开盖子,这一瓮是辣椒,那一坛是萝卜,还有半坛雪里蕻。主人津津有味地介绍,我们也入迷地听着,有好厨者亦抓住机会,连番打探制作方法。隆冬的寒冷被一驱而散。
      吃罢午饭,便要返程了。沿途的风景并无不同,只是我凭添了不少期待,对来年春天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的期待。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