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9756|回复: 0
收起左侧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2-6 1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解伟

      谁能将晶莹剔透的白面粉一夜之间撒满山川大地、草木土石?雪!除了雪呢?霜!这是两个带雨字头调皮精灵的独有拿手好戏。但是雪有点像村南头的那个二愣子,经常拿捏不住火候,一撒就过了,更不懂得浓妆须淡抹的含义,还懒得很,一个冬季也上不了几次班。有人说,雪是个不会过日子的懒婆姨,要么不干活,一干则不懂节制,浪费了不少白面,被车轮子咔嚓咔嚓地碾,鞋底子咯吱咯吱地踩,多么地奢侈与可惜哟!霜则不一样,到了季节,几乎夜夜布施,均匀全面!除了河流,到处都有霜的足迹,白杨树杈、树下的黑瓦、瓦下的灰石头、石头边上的蒲公英都像夜给七十年代老式糕点上挂的白砂糖——薄脆甜!而且当天撒当天收,勤快着呢,如同街头一年四季不知疲倦扫街的环卫工人,一天一遍!
      先人们为雪专设了两个节——“小雪”“大雪”,好听的似两个美丽的妙龄姐妹!难怪雪比较懒散与娇奢,这是那些缺乏管教且很自恋的美人通病。先人们也为霜设置了一席节令——霜降,老式的乡土名字,如同二愣子隔壁的那个叫栓子的小子。但乡亲们说,栓子很懂事理,很会过日子!
      我的老家霜降时节一般见不到霜,大概那个时候霜还是个幼崽子,垂髫之年没有资格出来晃荡。但老牯牛嘴里已经开始哈出大白气了。农谚称“霜降种麦,不用问得”。可是老爸说“嘴里哈气,麦子下地”。虽异曲同工,但更为直白!
      真正的霜满大地一般是小雪附近的事。麦苗儿长出三四匹叶子,红萝卜有大拇指头粗时,霜才试探着露露脸。就是这样,也足够天地万物打个大激灵。霜这个样子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心太软。他看到了叶子们正在匆匆忙忙地收工,变红变黄,他不逼人太甚。他起先只提个醒,不下陡坎子。他的提醒,就像剧烈运动前,教练反复叮嘱大家作些压腿开胯的准备动作一样。其实比这更早,夏天一结束,立秋之时,霜就叫他的哥哥——露,打个前站,等于下一个预通知!小草听明白了这个提醒,一边迅速把力量转移到泥土里,一边把头发漂成霜喜欢的浅黄色。和小草一样聪明的还有芦苇,也以极快的速度敛绿,并把头发染成棉白,扎成丫丫小辫配合霜的到来!只有那些善于攀爬的南瓜扁豆丝瓜之流感觉不到危机,还在摇头晃脑地开着花,往上爬,错把包容当纵容!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聪明的小草吟唱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继续着生命的新征程,而丝瓜南瓜们却永远焦枯在竹架子上!
      我的老家人在有霜的那一天用一个动词来形容霜的驾临——“打”霜。不要想不通,还管雷鸣叫打雷,闪电叫打闪,连衣服淋湿了也叫打湿!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乡亲们传承了原汁原味的原始生动!对雪的称呼则为下雪,也有叫落雪的!轻飘飘的称谓,有些蔑视雪!可能是因为霜比雪要主动些,才配了一个打字在前面,以示重视和尊重!
      后来频繁地打霜。也不要怪霜狠心。雪马上就到了,不打霜肯定说不过去,霜再不打就是失职,万物不经点挫折如何熬过这漫长的严冬?长久温暖的错觉会让万物长成一个不知寒炎的孩子,一丁点的挫折就承受不了,如何面对更猛烈的暴风雪?如何走过这漫长坎坷的人生路?霜像个长者一步一步给大家点颜色看看,他要逼万物尊重规律,休养生息,这是师者般的警示。谁要是不把老师的教诲放在眼里,甚至搬资源来抵制,抑或举报霜的过分,到头来栽跟头的一定是他自己!那些为帮衬孩子状告严师的家长迟早会成为“霜打的茄子”!
      霜襟怀坦白。不像雪,选择在天阴沉着脸时下手,看似飘飘悠悠,却让人压抑,他想“温水煮蛙”吗?打霜的日子是个大晴天,适合香菇长出花头巾、穿上花裙子。霜是夜半生长的精灵,凌晨最为浓重,但把自己置于阳光下。太阳只一晃,霜便学着露珠哥哥的模样快速撤退。霜懂得尊重阳光,阳光之下耍狠是不理智的,万物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小时候只知道雪是天上派下来的,不伟知道霜是怎么来的,长大后才明白霜是地上长出来的,暖时为露,寒时为霜。天地对仗如此工整,令人肃然,亦常被人忽视!上天飞雪,大地凝霜;上天倾雨,大地结露;上天行云,大地走雾……老子曰:天为大道,地行大德,方成道德,是为自然。
      霜是乡村的魂灵之一,城里的人看不见,也以为那是“皇帝的新装”。许多城里人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其实除了车流、人潮、钢筋水泥的构造物,他们见的天就不大,日月都可能被他们忽视,还能领悟多少自然的真谛呢!
      往前追溯,人类应该都是乡下人,以城里人自诩的一般是没有族谱或没看族谱的人。现在进城的乡下人,为了挣个城里人身份,也越来越少关注到雨露霜雪。但在他们这一代,他们应当知道,最不怕霜的有两种东西,一个是重霜之下似爸爸花茬胡子的麦苗,一个是浓霜履面似妈妈脸庞的泡泡青。他们这一代,在夜深人静的寒冬里,会有一些饱经风霜的情景闯进梦里来!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