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酒趁年华2 于 2021-3-31 09:07 编辑
亲爱的网友们: 今年的4月1日—4月7日是湖北省第三十九个“爱鸟周”,今年“爱鸟周”主题是“保护鸟类,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界野生动物资源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爱护野生鸟类就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引导社会广泛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提高市民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带来了随州可能看到的几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 识别特征:属于鸡形目,雉科,是一种森林益鸟,喜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取食鳞翅目的幼虫、虫卵,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优雅的体形、艳丽独特的羽色,极具观赏价值。长尾雉尾羽称为“雉翎”。 生态习性:通常成群活动在森林茂密而林下较为空旷的林中沟谷和空地,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中午休息。性机警,听觉和视觉亦甚敏锐,稍有动静,即刻逃离。善奔跑,亦善飞翔。飞翔能力强而持久,飞行速度亦甚快,特别是从高处向下滑翔时极为迅速,亦能直接向上飞行较长距离。在快速飞行时能利用长尾控制飞行方向和急行降落,因此,在林中穿行自如灵活。 保护等级: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21年2月5日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广水市中华山林场为保护白冠长尾雉特别设立了广水中华山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 识别特征: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生态习性: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17年11月20日,湖北省林业厅湿地保护中心在湖北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组织的冬季野生候鸟专项调查活动中,发现了6只中华秋沙鸭的野生候鸟。12月11号,拍摄人员对当时现场拍摄影像转码放大后确定,所拍摄到的野生鸟类确为中华秋沙鸭。
鸳鸯(Aix galericulata)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识别特征: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我市近几年的水鸟调查工作中,经常见到鸳鸯的踪迹。
雕鸮(Bubo bubo),俗称:猫头鹰。 识别特征:属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 雏鸟晚成性。耳孔周缘有明显的耳状簇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胸部体羽多具显著花纹。 生态习性: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叫声深沉。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猛禽都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近年我们经常接到广大市民群众打来野生动物受伤需要救助的电话,再次感谢你们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让我们一起保护鸟类,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野生动物救助热线: 随 县 0722—3339775 广 水 市 0722—6232135 曾 都 区 0722—3223290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0722-4832226 随州高新区 0722—4511273 随 州 市 0722—3596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