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为女性心理健康归纳了十大标准:1、对环境能充分适应;2、能正确了解自己;3、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文明发泄不良情绪;9、能维护集体,发挥个性;10、能遵守社会规范,基本需求适当。一、不同时期女性的心理特点: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意识增强,既有儿童的幼稚,又有成人的心理特征。情绪欠稳定,易走极端,易受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潮流很敏感,渴望独立与被尊重,强调实现自我。
产褥期:孕期情感比较脆弱,易激惹。产后生理变化,体内激素的不稳定,产后两周内特别敏感,依赖性较强。
围绝经期:由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敏感多疑、胡思乱想、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周身不适,易消极悲观。
老年期:由于丧失感,更加脆弱,耐受力降低。
二、哪些因素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生理因素:青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发育,产褥期前后激素的变化,围绝经期女性激素的撤退,老年期生理功能的衰退,疾病的困扰等。
心理因素:敏感,依赖性强,脆弱,易受暗示等。
社会因素:社会对女性的认知有天然的偏见,有上厅堂下厨房的双重要求。
三、一些改善女性心理健康的建议:1、均衡膳食、合理补充营养:Omega-3、B族维生素、益生菌、镁类等,建立良好的生理健康基础。
2、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学会倾诉和分解压力,学会适度卸减压力,积极寻求支持,可以找自己的闺蜜、家人或者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倾诉,也可以参加心理培训课程,学习一些心理调节技术。
3、参加群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保持与其他人接触和联络,脱离自我封闭的环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做做瑜伽或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4、不传递焦虑。女性朋友往往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大压力,很多妈妈对孩子照顾得细致周到,过度担心,高度关注,同时期望过高,控制严格,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也会影响孩子的心身健康。
5、保持生活情趣,享受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跑步、健身、爬山、养宠物等,找到真正能放松自己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境不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