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万和镇邱家大塆村鸟瞰图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黄芳芳 赵慧林 通讯员 张兵 杨雨薇
村湾干净整洁,广场绿树成荫,一条清澈小河穿村而过,一栋栋农家小院漂亮别致……6月20日,记者来到随县万和镇邱家大塆村,一派恬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近年来,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称号。
整治村容村貌
提升乡村“颜值”
“以前没有桥,每当夏季涨水时,来往行人要趟水过河。”站在邱家大塆村的大桥上,村民王文民高兴地说:“现在有了桥,出门过河方便多了。河道变宽了,水质也变清了。”
如何让“烦心河”变成“顺心河”?2015年,该村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整治河道5公里,将河道扩宽疏通、河堤加固,架起两座桥,筑起阶梯式拦河坝12处,解决了沿河两岸农业灌溉问题。
“村里对绿化景观、线路管网、雨污分流、生活用水、电力网络、休闲设施进行了科学规划,让我们住上了漂亮的农家小院。”8组村民王爱容在家门口择菜,她感慨地说。
来到邱家大塆村文化广场,但见绿树成荫,景色迷人,几位村民正在乘凉拉家常。老党员丁厚安高兴地说:“如今,家门口就像公园一样,住在这里真舒适。”
近年来,该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河道8公里,硬化22.7公里通村、组道路,安装路灯228盏,修建4处共9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建设景观小道570平方米,种植景观苗木6500余棵,建设景观绿化带4000余平方米,还购置560多个垃圾桶、洒水车和垃圾转运车各1辆,建设13所多类型旅游公厕,实现村级自来水全覆盖。
发展壮大产业
富了村民“口袋”
在邱家大塆村8组白蔹种植基地,蓬松整齐的田畦一眼望不到头,350亩左右的白蔹药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10余名村民正在除草。
从整地、种植、管护到后期采收,中药材种植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促进了村民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我每年收入差不多有10万元,在家里比外面挣得不少。”村民李开典说。随着中药材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村民放弃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据介绍,该基地每年发放务工费35万元。
近年来,邱家大塆村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该村成立大地兰花种植合作社,建设一座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精品兰草大棚,培育精品兰草630余(苗)株、普草2000余株。合作社采用“村集体+种植大户+技术人员+困难户”的经营模式。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军介绍:“合作社成立3年来,已为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为50个困难户分红8.06万元,今年有望为集体增收20万元。”
加快产业发展,拓宽致富之路。该村投资70万元建成一座50KW光伏发电站,年纯收益7万元左右;推广香菇种植20余万袋,带动30余户群众创收40万元;引导群众发展务工经济,依托万和石材特色产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300余人。
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5万元。
倡导文明乡风
滋养群众“脑袋”
环境美,更要人文美。
该村文化广场上的“稻草精神”字样赫然醒目。李建军介绍,“稻草精神”由原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安在2000年提出,指稻草本身绵软无力,但打成葽子能捆柴,拧成草䕀能抬石头。朴实的比喻,勾划出团结、向上、奋进、自力更生的精神,凝聚了全村人的精气神。多年来,该村“两委”一直秉承“稻草精神”,激发全村群众的精神力量。
2018年,该村村民积极救人,荣获“最美随县人”荣誉称号。李德安回忆道,2017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一辆载有6人的轿车行至该村时,不幸冲入路边5米深的堰塘,情况十分危急。该村村民闻讯后,奋不顾身地进行了长达7个多小时的救援,成功将人车救援上来。
精神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近年来,邱家大塆村通过道德大讲堂、广场讲座、组建文明宣讲队、文艺宣传队、墙体喷绘、悬挂宣传牌匾、为村民悬挂艺术门牌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助推剂、稳定器。
“如今的邱家大塆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万和镇党委副书记曹森表示,“将继续坚持以‘强党建、兴产业、惠民生、善治理’为重点,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斗,将邱家大塆村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休闲养老”的‘幸福大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