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5-4-4 09:59 编辑
编者按:楚商回乡叙乡情,共建支点启新程。4月2至3日,40多位异地随州商会企业家和乡贤代表回到家乡,共抒乡情、共话发展,为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本报摘录了7位会长和乡贤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京”彩
北京随州商会会长、北京京华正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守成
北京随州企业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凝聚乡情、服务家乡、共促发展”的宗旨,团结了100多位在北京发展的随州籍企业家和优秀人士,覆盖科技、金融、文化、制造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我们积极搭建京随两地资源对接平台,协助家乡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并多次参与公益事业。
虽然远在北京,家乡发展动态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环境整治、清洁家园”为抓手,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既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更擦亮了随州宜居宜业的城市名片;以“招大商、引强企”为突破,为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能,彰显了随州开放包容的格局与魄力;以“干部素质提升”为保障,全力锻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队伍,为各项事业落地落实筑牢根基。这些工作既立足民生根本,又着眼长远发展,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北京是政治中心、经济高地和创新前沿,汇聚了政策、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商会的平台作用,全力支持家乡建设。一方面当好“政策对接的联络员”,紧密对接国家部委和央企资源,争取更多政策试点、重大项目落户随州。另一方面当好“资源整合的加速器”,组织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与随州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吸引高端人才返乡创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北京的经验、技术和资源带回来,把家乡的产品、品牌和文化推出去,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京”彩!
凝聚乡情助力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随州商会会长、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志国
深圳随州商会自成立以来,众多会员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泰晶科技、古瑞瓦特、天一智能、中软信通等企业以科技为支撑,为随州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们成功引荐优秀乡贤的企业——深圳市鸿森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珩祥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随县。
饮水思源,情系桑梓,家乡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的牵挂。对于随州的经济发展,我有三点建议。一是聚焦优势,强链补链,充分挖掘和发挥随州的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以产业链思维为导向,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凝聚乡情,信息共享,加强与各地随州老乡的联系与团结,搭建起信息交流的桥梁。通过商会这个平台,广泛收集各类商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三是优化环境,贴心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从政策支持到实际运营,全方位为投资商和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在随州不仅能扎根,更能茁壮成长,真正将随州打造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将始终与家乡紧紧相连,携手共进,为随州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以区域协同赋能随州建功支点建设
武汉随州商会会长、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董事长 张金林
武汉随州商会自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200余家会员企业、颇具规模的异地社团组织。随州市政府在商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随县与商会共建“双创示范基地”。商会在招商引资、人才招引、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先后引导会员企业在随州投资数亿元,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随州“新春第一会”鲜明提出,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武汉与随州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重要一环,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加强武汉随州产业合作,将武汉高校的汽车研发顶尖技术团队引入随州,在本地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集中力量加快攻克新能源车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难题,全力打造具有随州特色的“智能专用车”品牌IP。打造文旅融合“爆款”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不仅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饭碗”,凭借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开拓康养旅游市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商会将做好随州形象的“宣传员”,讲好随州故事;当好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帮助家乡企业与楚商精准对接,为家乡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员”,助力家乡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温随协同发展
温州随州商会会长、本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本国
温州市随州商会自2023年成立以来,坚持联谊、交流、合作、分享、发展的宗旨,汇聚了102家会员单位,涵盖机械与电器、服装与鞋业、商业与贸易等行业。
浙江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随州是中部发展型城市,二者在发展上有良好的互补性。支持家乡发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共建温随产业园,今年将组织温州企业家来随州考察,推动温随产业园落地,依托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优势,布局新能源专用车、智能模具等产业的研发、制造,实现“研发在温州、制造在随州”的协同模式;二是联动招商,已协助引进温州泵阀、智能电气等多家企业,将联合温州异地商会设立“随州招商联络处”,利用浙江资本、技术优势,为随州“专汽之都”“香菇之乡”品牌赋能;三是依托浙江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推动温州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随州产业对接,为随州香菇、银杏等农产品打造“数字供应链”,助力随州特色产品打开长三角市场。
今年,温州随州商会将联合温州大学商学院开设“随商成长营”,力争3年内培育100名新生代企业家;发起“光明随州行”眼疾救助计划,计划为随州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手术100例;探索“公益+产业”模式,带动随州农产品进入浙江市场;推动随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用轻量化技术,探索“零碳工厂”试点,为随州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打造楚商回乡的随州品牌
宜昌随州商会会长、湖北酒总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啟升
宜昌随州商会于2022年元月成立,现有会员企业156家,会员300余名。商会企业涵盖装备制造、股权投资、建筑施工、大宗粮油等行业。商会积极促进宜昌和随州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助力家乡泡泡青、香菇、香稻等农副产品打开宜昌市场,受到宜昌人民的青睐。
通过实地观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随州、宜居随州、富美随州,更加坚定了我们助力家乡建设的信心与决心。建议对制造业、服务业、文旅、餐饮等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需求清单”,与异地商会共享产业政策和招商信息,支持全省随商互通资源。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选送优秀毕业生在商会企业就业、推动“随才随用”。积极推动“随州香菇”、“随州泡泡青”等区域农产品牌和特色农产品走出随州,支持在宜昌设立“随州农产品牌”销售和餐饮推广示范点,打造“随州优品”供应链体系。开发“宜昌-随州”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两地文旅联动,带动文旅产业提档、消费升级。建立“楚商回乡”活动常态化机制,探索设立“楚商回乡”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楚商资本回流,打造“楚商回乡”的随州品牌。
商会将发挥“资源整合力”,当好产业协作的“联络员”;凝聚“乡情向心力”,争做项目落地的“助推器”;强化“品牌传播力”,做好随州产品的“推荐官”,推动随州与宜昌两地的经济合作。
当好“桥梁”建家乡 凝聚合力谋发展
东莞随州商会荣誉会长、广东金邦体育设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超
东莞随州商会成立以来,始终以“搭平台、促合作、谋发展”为己任,现有会员企业百余家,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近年来,商会积极引导企业“反哺家乡”,推动大洪山原石部落,琅凌智能,斯缤克化工,宾发玩具,金邦新材料等12家企业项目落地、带动资金回流、人才回乡。
此次返乡,我明显地感受到随州的营商环境“更有温度”,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安心扎根发展;感受到产业生态“更具活力”,专汽之都、现代农港等传统产业升级提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凸显;感受到城乡面貌“更添魅力”,道路宽阔了,园区现代化了,文旅项目“出圈”了,家乡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作为家乡一员,希望随州发展越来越好。我建议,一是聚焦“本土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推介采用随州本土优质产品,扶持本土企业成长,形成“以需促产”的良性循环。二是优化“服务闭环”,提升营商口碑,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完善产业配套,降低物流、用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三是搭建“招商平台”,凝聚商会力量,继续当好“桥梁”,组织珠三角企业考察随州,重点推介专汽、农业、新材料、文旅等产业;当好“红娘”,推动会员企业与随州产业精准对接,促成“以商引商”;当好“后盾”,协助落地企业解决难题,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东莞随州商会将始终与家乡同心同行,全力支持本土产业,推动回家乡企业扩大产能,全力助力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优质项目落地随州,全力践行社会责任,定向支持乡村教育。
找到融入随州发展的“钥匙”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程志强
作为随州儿女,能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既是我个人情怀所系,更是央企责任所在。中铁二十五局正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找到融入随州发展的“钥匙”,更好地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来讲,中铁二十五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发挥随州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优势,以专汽电动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快充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助力随州专汽转型升级。二是融入随州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光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随州本地农业企业合作,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助力随州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四是助力基础设施运维,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基建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随州的交通设施、能源项目和市政工程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运维服务,保障随州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运行。
作为央企,我们将积极探索央地合作,发挥我们的优势,服务随州发展。可以有效利用中铁二十五局在珠三角等地的业务关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服务随州市招商引资等决策实施穿针引线、提供助力。充分发挥央企平台优势,依托资本运作能力、技术创新实力、成熟的工程全周期管理经验及高层次人才储备,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提供更多助力,共同谱写央地协同发展的示范篇章。我们会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在就业招生、公益事业等各类民生事务中,为家乡民生改善尽绵薄之力,以实干担当回报家乡厚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