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重点解读之六
% _ F) R: V' r5 s4 r, H+ D' j' c1 k1 V/ U$ {. z- y
记者 张 清 通讯员 李云龙
: p( v+ A$ M+ N: l, ` 两水汇湖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独特的山水格局塑造了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随州也因山、水、城的自然结合而灵动盎然。8 q1 b! [' ]% `* Z" u) p: k
从明清时期的琵琶状古城,到现在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宜居城市,随州的城市风貌在延续中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城市框架变得更大、形态更加丰富多元。古老和文明在此交融,古城随州充满了现代气息。8 M8 j7 `- I% B n% n( O% M
在加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双百”城市的当下,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对于展现随州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立足于独特的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构筑独特的城市风貌,展现‘山水绿城、鄂北明珠’城市形象,彰显随州城市魅力。”, W- V4 M6 V8 R. h K9 ~
/ B* P; c7 F7 ^5 M: b. Q构筑独特城市山水景观格局) D/ V g. i1 L
中国规划与建筑大师吴良镛说:“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灵。”随州城区,水、水两水交汇穿城而过,四周白云山、东团坡、义地岗等山体环抱,琵琶形古城彰显厚重历史,可谓山、水、城三者兼得。
. c+ [6 d4 l$ w' T 近年来,随州城市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山水、文化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一湖两岸”风光带、随州文化公园、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一个个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让城市变得更加灵动、更有文化气息,展现出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神韵随州散发无限魅力。: j$ a: r& g7 F7 e$ d5 Y: l) s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直观形象,反映出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人文气质。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色,带给人们的是美好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感受。”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刘光海说,“总规将随州城市形象定位为‘山水绿城、鄂北明珠’,其中‘山水绿城’,是指具有传统山水底蕴的生态化山水城市;‘鄂北明珠’是指打造成弘扬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名城。这与‘神韵随州’建设目标一脉相承。”5 |* B+ \6 M, A
山水是构筑随州城市的特色,如何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总规提出:进一步依托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形成“群山为屏、水网相连、三心引领、六区辉映、轴线交织、多点凸显”的城市总体景观结构。; ?2 {! c% c) V. Q% G1 a
“群山为屏”,即结合白云山、东团坡、义地岗等山体构建生态屏障;“水网相连”,即结合水、水、漂水、府河等水体构建生态网络;“三心引领”,即依托生态、人文空间打造老城人文景观核心、汉十高铁随州南站人文景观核心和文化公园自然景观核心;“六区辉映”,即划分老城区人文景观风貌区、新城现代景观风貌区、生态商务景观风貌区、产业综合景观风貌区、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风貌区等六大景观风貌区;“轴线交织”,即沿主要交通干道及绿道形成的景观轴线,包括交通大道—铁路遗址公园景观轴、迎宾大道景观轴、编钟大道景观轴等;“多点凸显”,即围绕景观轴线塑造自然景观节点和人文景观节点,包括随州高铁站站前地区、随州博物馆周边地区、随城山森林公园等节点。
, w8 n" X C: I% s% y) f' H( K3 n8 u2 z- H2 Y1 K- p7 J
完善城市文化展示空间体系
5 {+ t7 m) i; X4 t+ ? 如果说“山水绿城”展现的是随州城市的外在美,那么“鄂北明珠”这一形象,则蕴含着城市的内在气质。
2 m% e9 ^2 A) f6 S& J# ] 以文塑城,以文化人。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忠伟介绍,随州因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的随州城乡总规建立了完善的城市文化展示空间体系,保护古城格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建筑、古遗址等历史文化空间;结合旧区改造以及新区建设,打造现代文化空间。同时,充分挖掘随州自身生态优势,依托外围山水、城市公园等,塑造生态文化空间,在城市发展中注入生态和文化“基因”,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m% j- [/ r: { }% z% S
其中,随州古城区重点保护琵琶古城的外部形态及布局特征,对青城北段护城河局部地段的古城墙残存遗迹原样保护,新建地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保护青城、土城护城河的水网格局,加强护城河两侧绿化,形成环护城河的慢行系统;保护古城内玉石街、乌龙巷等传统街巷,对两侧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进行控制,以形成宜人的街道尺度。
# S; H: [& I+ t& m! T 历史文化街区方面,保护修复草甸子街、淅河老街、安居古镇老街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传统风貌,选择性地植入餐饮购物、文化休闲、民宿客栈等新兴功能,营造活力的街道空间,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居住区进行保护控制,保证体量、风貌的协调。
6 N' e: I6 e8 ^, \( Q. v 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格局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轴。一是围绕 水、水等城市水系及其滨水空间构建游憩休闲带,串联编钟文化产业园、淅河老街、漂水湿地、叶家山遗址等资源,打造沿河文化旅游发展轴;二是串联随州古城、擂鼓墩遗址、烟墩包等地区,打造沿青年路文化旅游发展轴;三是串联炎帝故里、擂鼓墩遗址、白云山公园及随州南站等资源,结合外围良好生态品质,打造沿炎帝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轴。; y+ p2 z# J; i8 S# X; r4 h* }; p8 ^) H
推动城市文化空间完美结合,总规提出,联系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现代文化空间、生态文化空间,选取滨水空间、浅山空间等景观条件优良的地区打造连续的文化体验线路,在线路较好的位置上设置眺望平台、观景建筑。严格土地利用强度分区管控
9 Q8 { S7 U1 e- F, }1 b; T 集中建设区绿化空间极度匮乏,老城区公园等绿化公共空间较少;建筑高度缺乏统筹考虑,影响视线走廊及天际线;古城墙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尽人意,保护与建设之间矛盾突出……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延续和发展特有的城市风貌?针对上述在总规编制研究中提出的问题,随州城乡总规从严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上给予保障,确保城市水系、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 A) u+ C. ^: |; T: `+ F. f 总规将集中建设区(随州城区)区分为高强度建设区、中高强度建设区、中低强度建设区和低强度建设区进行管控,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分区控制。
& c' |2 y1 C% `+ O& z 其中,高强度建设区包括商业中心区和商务金融中心等土地价值较高的区域;中高强度建设区包括商业中心和商务金融中心的外围区域、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的区域及城市各组团中心区域。% Y6 y0 ^: l# L0 ~
中低强度建设区包括高铁站周边区域、随州古城以及各组团内部的居住区和产业区,建筑高度以多层建筑为主,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 F5 p8 \0 r; Z) a2 g6 P& p
低强度建设区包括擂鼓墩遗址保护区周边区域、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淅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漂水湿地公园、白云山周边需要控制的区域。对这些区域,总规提出,严格控制为低强度开发,一般地块容积率控制在1.0以下,建筑高度以中低层为主,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绿化率控制在35%以上。
- }9 P1 B9 r( |" ^( P$ I “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管控,为城市土地开发戴上了‘紧箍咒’,让城市的山水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延续,让城市文脉在发展中得到延伸。通过擦亮山水、人文名片,不断提升随州城市品位。”刘光海表示。( L& ~1 q% J9 }% j; d' `0 A+ S
4 J" |1 A4 M$ K. G4 K' V1 Q' p/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