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构建均衡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重点解读之八" \5 G$ Q& I: P) v
记者 张清 通讯员 李云龙3 K& C2 p" o0 ~$ _' E% t
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对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M+ b. W2 D2 W/ e& | 新时代,随州的教育、卫生、文化和福利设施如何布局?《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总规)提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面向广大群众,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完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与随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9 u0 ]6 R+ q1 p! V; f9 x- Y, [% Z& ^5 r# S, l/ F
坚持分级配置 以需求为导向8 v. {/ a9 G5 R5 m9 y+ f- M' I8 C
“一县、一区、一市”,这是我市城镇体系格局现状。总规提出,我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应坚持“分级配置、需求导向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原则,紧扣各级城镇的主体功能,谨防由于资源配置与城镇服务职能的不匹配而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根据差异化的需求,优化整合城乡设施资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绝对均等”服务的刻板配置。. B+ Y3 }3 z4 L, K2 y
其中,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分级配置,按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培育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四个层级配置。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坚持因地制宜,分为标准化配置和特色化引导配置两类。, p' j6 D5 n0 A# l7 ]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刘光海介绍,我市公共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如学校、医院、商业场所等过度集中在老城区,导致老城区人口过度聚集,“钟摆式”交通等问题突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在城市规划的调控下,新城区的学校、医院、商业和客运站点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跟了上来,这对疏解老城区功能、完善新城区配套有着重要意义。”5 Y ~4 ^$ L O0 b/ u* P, q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该如何配置?总规提出,按照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配置,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服务体系。即依托现状高新区核心和老城区核心形成综合城市中心。依托高铁站布局市级副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教育科研、文化会展以及旅游服务等职能。规划多个专业化职能中心,包括位于城南组团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展演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位于城东组团的体育中心、生产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在北部组团、淅河组团、擂鼓墩组团和城南组团各规划一处组团中心,各居住区、独立居住组团设置社区级中心。 Y" O: A+ ~- [4 }' ?! Q( |
用地保障方面,规划203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74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3%,人均建设面积6.9平方米。
6 w; J5 w" `( l
, S2 p S5 v7 L7 P% q5 Y; Z夯实基层教育 健全医疗体系
3 _3 o$ ~. I% o# q7 n/ G. F) | 教育基础设施配置市民关注度高。总规针对我市存在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显著、职业教育基础薄弱、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教育体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重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
t! {5 N# R7 p; i- [6 E 其中,市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培育城镇加强高级中学设施建设,一般建制镇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为重点,农村地区加强幼儿园设施的普及与建设。保证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所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布局有小学和小学教学点的区域基本建有幼儿园或单设幼儿班。2 D+ m$ D% w0 s6 k8 c; o
中小学空间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老城区,“大班额”现象突出。规划结合随州市城市空间特点,分区分组团配置中小学。规划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按照新建居住区(30000人50000人)配置初中一所,居住小区(10000人-15000人)配置小学1所;城市建成区小学服务半径为500米、初中为1000米。
. B5 }* S; ~. [7 }: P 为“圣地车都”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我市将重点在随州市区和广水市区建设职业教育设施,规划在随州市区集中打造职教园区,形成全市及周边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地。进一步扩大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尽快实现专科升本科的跨越。
- n- N8 [! T$ a; ~ 缓解看病难,规划提出全面提升集中建设区的医疗服务能级和随州市整体医疗水平,以提升综合性医院服务能级为基础,以完善的专科医院配置为支撑,以覆盖全市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依托,构建层次合理、高效便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级医疗设施方面,保留老城组团内的随州中心医院,并在城东新建院区。曾都医院和中医医院在现状基础上整治提升。搬迁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建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随州市中心血站。
! O! U3 }1 \# |' m8 z' t 让群众就近就医。规划提出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3-10万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社区、居住小区设立相应的社区门诊所、保健站等。建制镇配置卫生院、防疫站等设施,各村配置卫生室。
- Y' p2 ^& o7 T7 [9 V% N* g2 L7 m' V1 k, D. F& D9 Z- Z/ i
合理分级养老 完善社区关怀
$ {! n8 I# n9 k8 T) B0 o 优化文化设施布局,最大程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目前我市现状文化设施总量偏小,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严重偏低,且空间分布不均。随州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等主要集中在擂鼓墩片区、城南新区和老城区。文化设施用地整体尚未形成有效的分级配置,各类文化设施规模小,层次低,远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
8 v [0 u5 N6 `- Q0 F3 H 规划以满足市民多样文化娱乐活动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目标,提出按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文化设施。其中,城市级文化设施上,城南组团主要加强城市文化会展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编钟音乐之都”文化展演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的建设,集中设置大型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和剧院等。擂鼓墩组团结合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墓葬群,设立规模较大博物馆、展览馆等设施,宣传随州文化、扩大随州影响。
8 X% K. `3 g9 H! G 体育设施方面,规划建设市级体育中心。近期随州滨湖体育场主要承担市级体育活动,远期在城南组团新建城市级文体中心,设置大型综合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健身馆等现代场馆设施。+ k2 h7 p0 |. B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养老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总规积极开展这方面研究,规划2030年社会福利用地2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人均社会福利用地面积0.3平方米,按照市、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等四级配置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其中区级养老院服务人口10-30万人,老年公寓服务人口3-6万人,托老所每所设置床位5-10床,儿童福利院(孤儿院)服务人口10-30万人。
) Y/ r6 Q9 m. D7 c- ` 中心城区在已有的随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曾都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和曾都区城市社会福利院的基础上,在城南组团、北部组团和淅河组团各规划一处区级社会福利院。城南新区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社会福利设施结合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敬老、便民、康复医疗、青少年活动、托幼助残的社区关怀功能。
/ w/ ]. t$ H& }: G+ D U! S. Z
: R1 ^: ~0 d+ t3 z, Y1 y' q,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