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发展见闻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 黄芳芳 通讯员 阳斌 刘丽
2月10日,记者走进随州市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休闲小广场、健身步道、七彩墙画、景观长廊……一幅“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映入眼帘。
昔日的金锣山村是重点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518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增收致富潜力不足,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零星分散,不成规模。
近几年,在草店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金锣山村大力发展香菇、羊肚菌、苗木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5万元增至2021年的30余万元。2018年全村脱贫,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文明村。
香菇产业开辟增收新路
2月10日,走进金锣山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香菇大棚伫立田间,蔚为壮观。记者信步走进一个香菇大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朵朵香菇升柄展伞。已经成熟的,被工人们摘下放入筐中。
“香菇是一种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食用菌种植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加里一边指导工人采摘香菇,一边拿起香菇菌棒,乐呵呵地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从一个菌棒上大概能采摘2斤左右的鲜菇,一个棚子有8000枚到10000枚菌棒,共有20个大棚,年收益150万元左右。一座大型电动香菇大棚已基本建成,今年将投入生产,年可新增6万袋香菇、增收60万元。
满棚飘香的香菇不仅让村集体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也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香饽饽”。正在香菇棚摘香菇的脱贫户周方平说:“我身体不好,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在香菇基地打零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收入,挺开心的。”
该合作社按照“大户+村集体+村干部+农户”的模式生产经营,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又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菌棒制作、香菇培育、冷链运输等种植、存储、销售等一体化的生产模式。”金锣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兰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服务,让群众挣钱、“充电”两不误,实现村域群众增收致富,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羊肚菌撑起群众致富伞
当天,记者走进金锣山振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排排羊肚菌种植大棚。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其经济价值较高,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近年来被人们广为追捧。然而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产量较低,市场上往往“一菇难求”。 “下雨天有保护膜,冬天有保温膜。”羊肚菌基地负责人罗真文说,“羊肚菌喜湿,适宜大棚种植的方式。我们采用‘食用菌+水稻’的轮作模式,不仅确保了羊肚菌的产量,还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下个月底将进入羊肚菌丰收期。”罗真文指着羊肚菌菌棒对记者说,“我们村集体种植了30亩羊肚菌,预计可收益30余万元。”
该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每户可增收4000余元,撑起了群众的“致富伞”。
苗木产业成农民“摇钱树”
当天,阳光明媚,清风徐来。在金锣山楠山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百上千棵大白杨枝条舒展,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我们合作社种植五角枫、红叶石楠、桂花、冬青、果树等共计50亩,大白杨100亩。”合作社负责人刘刚介绍,“其中套种天麻10亩、高产辣椒20亩,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
“以往树林间的空地都处于闲置状态,去年都‘见缝插针’地种上了天麻。”刘志兰介绍,“2021年年初,组织村干部前往十堰市房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购买天麻种子。”
“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刘志兰说,“村里已经种植天麻100亩,今年9月进入丰收期。每亩天麻收益可达3万元,在种植和收获季节可为周边村民提供100多个务工岗位。”
小树苗成了“摇钱树”。在金锣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村还引进了耀兴大海食用菌种植基地、提箱包厂、华禹制衣厂、安徽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4个项目,解决村民就近就业岗位200余个。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6家、电商企业2家。”刘志兰说,“下一步将继续强化产业引领,丰富产业种类,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实现共同致富,凝聚村集体和合作社的强大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