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9864|回复: 0
收起左侧

要过年了,这三大习俗你们还保留着吗?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4-25 17:51
  • 签到天数: 46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8-2-13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要过年了,这三大习俗你们还保留着吗?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宗泽霖     时间:2018-02-11      [url=]繁體中文版[/url]     



    关于“过年”,有着很多的禁忌习俗,这都属于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部分,并且现在依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广泛流传,如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等。这些习俗,表现出的正是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强烈影响,从更的层面来看则是炎黄儿女对天地神明的敬畏。

    春节的诸多习俗文化里,趋吉避凶是必不可少的话题。现在就由笔者来谈谈,关于春节,那些你不得不知的趋吉避凶知识。

    贴春联的历史:

    中国人在新年做的第一间事,莫过于就是“贴春联”了。春联是两段上下对仗工整、并且优美喜庆的联语,用来描绘出百姓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中国人认为,好的春联联语不仅要喜庆,音韵上也一定是上联以“仄”开始,下联以“平”收尾才算工整。所谓“仄”,就是汉语四声之中的第三声与第四声;所谓“平”,就是汉语四声中的第一声与第二声。例如:上联“家门清洁多和顺”,下联“天上吉星每照临”等。

    春联盛行于明代,其前身则是起源于周代的“桃符”,就是两块桃木板。道教认为,桃木具有辟邪的功能,林正英的电影里经常出现,他扮演的道士拿着桃木剑与僵尸PK的场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时,用桃木板分别写上道教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悬挂于门前,认为这样可以起到辟邪驱鬼的作用,也就是说最开始中国人对于门神与春联的概念是不分家的。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国人才习惯用代表喜庆的联语代替了“神荼”、“郁垒”。据记载“联语”起源于十国中后蜀皇帝孟昶,即其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幅明文记载的春联。北宋王安石有诗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在北宋时期,“国务院总理”王安石所见的百姓在过年时期所贴的春联其实并不是红纸,而是桃木符。

    门神的演变:

    一提到门神,中国人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但中国最早的门神其实是前面提到的“神荼”与“郁垒”。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东海度朔仙山上生有仙桃,据说食之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度朔仙山经常招惹一些妖魔鬼怪来抢夺仙桃。这时候,有两位兄弟神人神荼、郁垒,如果有妖魔鬼怪来度朔仙山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二人就会立将它们捉住,并送去喂老虎。后来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到了周代时期,百姓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书写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这就是中国最早门神的由来。

    三国之后关羽和张飞也曾一度被尊为门神。后来关公在道教神谱体系中一路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升级为“关圣帝君”。再后来,捉鬼神钟馗也成了门神。直到明清以后,随着小说《隋唐演义》的兴起和传播,秦琼、尉迟恭保护做贼心虚的太宗皇帝睡安眠觉的故事逐渐深入人心,其门神的地位在民间才得以固定下来。

    噼里啪啦放鞭炮:

    放爆竹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这可能也是过去孩子们最喜欢的新年活动之一。放爆竹最早起源于数千年前老祖先用火燃烧竹子产生的爆炸声(因为竹子是空心的),目的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所谓的“年”,在中国典籍《神异经》中记载为“山臊”,这种动物其实就是今天的“山魈”,一种在非洲非常常见的灵长类动物。为什么这种动物今天在中国很少见了呢?笔者用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断定,一定是被我们勇敢、智慧的中华老祖宗放的爆竹噼里啪啦的给吓得觉得在中国没法混,逃到非洲去的。

    后来中国道家的炼丹祖师们发明了火药之后,中国人抛弃了竹子,改用纸包住火药做成爆竹,然后一串串的编成串绑在一起,被称为“编炮”,后来又叫“鞭炮”。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这些习俗在逐渐变淡、甚至消失,但每年见到亲戚朋友的时候仍要恭送几句吉祥祝福,以此表达我们心中美好的祝愿。其实,不论春节有什么样的风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与久违见面的家人团聚在一起,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回家的速度提升了,但请别让亲情的纽带被有限的距离隔断。

    道教之音专稿。转载请标准来源)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