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作为学生代表
在上海市盲童学校105年校庆上发言。
上海市盲童学校供图.
王蕴从小与视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耍,父母也从不因为觉得孩子特殊而包办代替,而是会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岁上幼儿园后,王蕴就开始自己吃饭、穿衣,洗袜子和短裤。8岁开始,王蕴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又在爸爸的铃铛声音提示下,学会了骑自行车。小学六年级开始,他主动提出独立上下学,从此,每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他都会拿着盲杖,独自往返于位于松江区的家和长宁区的盲校之间。2016年,在爸爸的陪伴下,他挑战了“半马”,今年还打算报名“全马”······
2016年学代会开幕式前,
王蕴受到市领导接见。
王蕴供图。
正是因为从小被当做“一个普通的生命”对待,王蕴并不觉得自己特殊。他会和普通人一样用“我看见”来形容自己通过其他感官感知的世界,在他心目中,没有“看见”“看不见”的区别。
王蕴还很自信,妈妈侯女士很有感触地说。在王蕴小的时候,父母还不知该向别人如何介绍这个失明的儿子,王蕴会自己说:“我看不见的,你们别害怕哦!”王蕴的自我介绍不仅让旁人不会另眼相看,还让起初有点纠结的父母更加释然了。
这样参加高考的小哥哥
王蕴的班主任方雪娟老师也说,王蕴的家教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父母教育以德为先,将王蕴培养得非常独立自强,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在盲校,他和同学一起创办了“逆光翱翔成长营”,设计标识,办微信号,还参加公益跑步为西藏盲童捐款、制作礼物等活动,希望盲生们都能“逆光翱翔”,实现梦想。
王蕴的爸爸陪他跑步。
王蕴供图。
在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和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王蕴从小就爱学习,主动找各种机会学习本领,小学考出了竹笛10级,钢琴也达到8级,参加过松江区、长宁区和盲校的残疾人乐团。同时,也一直是同学们的“小老师”。2016年,王蕴参加了上海市学代会,在全国盲校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17年和2018年,先后获评“长宁好青年”和“上海市三好学生”。
今年,王蕴参加了高考。跟别人家的不同,他的父母没有送考。妈妈侯女士说,因为孩子住校,他们甚至没把这事放心上,更没有送考。高考结束后是周五,往常王蕴会自己坐车回家,那天因为学校放假了,爸爸去帮他拎行李回来,这是高考期间唯一的区别。
王蕴在迪士尼春游。
上海市盲童学校供图。
考试结束后,王蕴一度担心发挥不好,考不上大学。妈妈安慰他:“只要有大学上就很好了,实在没大学上,现在学习途径很多,就在家里学也可以!而且,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大学只是一个阶段。”
很快,王蕴就放下了包袱,高考结束后,他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规划,正常自学英语、历史,重拾因高考暂时搁置的钢琴和竹笛乐器,还加强了每天几公里的跑步训练,准备下半年参加马拉松。
淡定的小哥哥
如今,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了,王蕴的成绩让很多家长都大吃一惊。上海市高考成绩前10排名中,来自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应届高考生王蕴占了一个名额,而且他的成绩距最高分626分仅差3分!
盲校毕业生回到母校
与王蕴(左三)等5名高考生交流。
上海市盲童学校供图。
更让人吃惊的是王蕴一家的态度。
父母从同事口中得知王蕴分数在全市考生名列前茅的消息后,又接到了盲校校长徐洪妹打来的祝贺电话,但他们没有叫醒已经入睡的儿子,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平淡地告诉他,而他的反应也是相当“淡定”。
考分公布后,王蕴表示暂时还没有考虑好报考志愿,因为,他现在又投入到了自己制定的暑期学习规划中。而且,他深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所以,考分高低并不那么重要,只是深造的敲门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