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特约记者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11-30 09:50 |
---|
签到天数: 152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疑问:
· 为什么摄影作品要做后期处理?
· 做了处理之后的作品不就不真实了吗?
· 为什么不靠拍摄时的一些技巧、构图、采光之类的?
照片是不是真实的?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照片都是不真实的,与后期无关。
为何这么说?很简单,“断章取义”这个词,解释得很贴切。照片是有边界的,而世界是没有边界的,相同的一个地方,你和他人构图的不同,就能导致观众对照片的理解不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平常旅游拍照时,会尽量避开垃圾桶,不把垃圾桶摄入画面之中,但无论你怎么躲,现实中垃圾桶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景点的垃圾桶甚至很可能是满满的垃圾特别难看的。
你的照片避开了垃圾桶,观众看起来很美很美,但实际上有可能已经满得塞不下的垃圾桶就在画面之外的不远处,只不过你通过角度隐瞒了这一丑陋的事实而已,所以,你能说没后期过的照片就是真实的吗?明显不能。
不经过后期的照片是真实的吗?
抛开对照片内容真实性的探索,我们回到最基本的光影和色彩上,大多数人纠结后期真实与否的关注点也是在于照片的光影和色彩,认为后期过的色彩不真实。
那么,不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就一定真实吗?很显然答案还是否定的,直出不经后期的照片绝大多数是不真实的,这是相机的成像原理决定的,前期不能解决一切。
谁都看得明白相机和人眼有巨大的构造差异,相机是电子、机械、光学工业的产物,而人眼是活生生的肉体,因此,相机一定会受到性能的制约,至少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会受到制约,而且制约相当之大。
相机和人眼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宽容度的区别,人眼的宽容度远远超过相机,因此在逆光时,人眼可以同时看清天空和人物面部的细节,而相机不能,天空曝光正常,人物则会黑成一片剪影,人物曝光正常,则天空会是白茫茫的过曝,毫无细节。
这种情况下的照片和人眼视觉有着巨大的差异,请问这是真实还是不真实?如果希望画面和人眼所见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基本的选择,一是靠后期还原人物(天空正常曝光时)或天空(人物正常曝光时)的亮度,二是在拍摄时使用闪光灯(此时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前期添加人工光源,是真实还是不真实?)
除开宽容度的区别,相机电子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此噪声不是噪音,而是指电子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无用的杂波,这些噪声反映在照片上就是一些杂乱无章,十分难看的污点,叫做噪点。人眼不是电子系统,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噪点得靠后期技术去除,如果不将噪点去除,如何称得上真实?
除开宽容度和噪点,还有镜头工艺带来的问题。镜头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镜片,而人的眼睛上并没有任何一块玻璃。因此,受到镜头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制约,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机身完成成像的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真,比如炫光、鬼影、畸变、暗角、紫边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不会出现在人眼之中,所以,如果不通过后期纠正这些问题,又怎么谈得上真实?
因此,倘若追求的是“所见即所得”的真实,那么不但不应该排斥后期,反而需要张开双手拥抱后期。
摄影是否需要真实?
让我们抛开在第一个问题中就已经阐明的“照片本不真实”的结论,来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摄影到底需不需要真实?
很显然答案是不需要。摄影是一项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有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那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既然是艺术,那么就要从现实中去提炼、去升华。摄影师创作时也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例如夸张、对比)去强化情感,表达思想,这和绘画、写作并无二致。
因此,梵高的《星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不真实,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名作,那么为何不能允许摄影艺术有一点创作上的自由呢?摄影分为很多种,新闻摄影不造假是职业道德,但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不让用点艺术手法,就太过鼠目寸光了。
不经人工后期的照片就是原片吗?
没有例外,答案还是否定的。受到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影响,每款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就算不经处理也是千差万别,但没有什么确切的标准去衡量谁比谁更“真实”一些。
尤其是傻瓜相机和手机,在用户完成拍摄后,设备就已经通过预置的算法对照片进行了后期处理,只是用户并不知情,这也是很多刚入手单反相机的新手会感觉单反拍出来还不如手机好看的原因,手机帮你后期过了,你不知道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