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天扶贫记
——随州市曾都区纪委监委干部刘青天的扶贫故事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琴 通讯员 黄刚桥 张建齐 严仕强
开栏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取得一项项显著成就。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营造务实重行、实心实政的浓厚氛围,助力品质随州建设,随州市纪委监委联合随州日报社从即日起推出“新时代随州勤廉谱”系列报道,为您讲述身边勤廉典型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的动人风采。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2453355863@qq.com。
近来,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第一书记”刘青天异常忙碌。30个香菇大棚修整,一批绿化苗木栽种……
忙碌是刘青天工作的常态。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积极发挥纪检宣传干部的优势,以实际行动赢得贫困群众好评。现已脱贫的群众朱旺安说,忙碌的刘书记带来的是希望与奇迹,改变的是贫穷与落后。邱畈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近日,记者踏上这方山清水秀的土地寻找答案。
念好“扶贫经”,打破致贫思想藩篱
扶贫要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善于宣传、乐于说教的刘青天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念好“扶贫经”。
上任第一时间,刘青天收集整理了10来个方面的扶贫政策,召集全村153户贫困群众开展政策宣讲,让困难群众的心暖起来、动起来。系统宣讲让贫困户唐启旺很兴奋,“国家扶贫政
策这么好,自身再不努力就真是
扶不起的‘阿斗’。”
然而,改变农民的种养方式很难。喊破嗓子,更要干出样子。在刘青天数月的努力下,香菇扶贫共创基地成立了,30个香菇大棚、1400余平方米生产车间及粉料场拔地而起,2.3公里公路铺成,12处通湾通户路基全部铺上石子,市香菇种植专家进村现场教学,香菇种植能手张德楷先行规模化试种。香菇丰收了,让贫困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趁热打铁,早晨天还未亮,刘青天就带领村干部翻山越岭深入贫困群众家中走访调查,摸清底数,夜晚他们拟定“一户一策、一人一方”帮扶措施。 37岁的朱旺安家是全村脱贫工作的难点。父亲重度残疾、母亲智力障碍,本人缺乏技术,打工收入仅能维持全家生计。想帮他发展香菇种植,为其申请小额扶贫资金贷款,他顾虑重重。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刘青天拍着胸脯为朱旺安打“保票”,“没有技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和种植能手张德楷与你结队帮扶、全程指导;没有资金,村里帮你申请5万元扶贫贷款,贷款到期有缺口,我来替你补。”
朱旺安的顾虑终于打消了。去年,他种植袋料香菇1.2万袋,养殖生态黑猪12头,加上小青虾养殖和短期务工收入,全年收入达到7万元。期间,还款出现2万元缺口,刘青天二话不说为其垫上。今年,他扩大袋料香菇种植规模到2万袋,预计年收入可达10万元。“这样的干部让人服,跟着他放心!”朱旺安说。
念好“服务经”,扶贫产业赚钱又省心
邱畈村有着得天独厚的香菇种植优势。全村9400余亩林地,每年能满足40万袋左右香菇种植原材料需求,适当规模发展,可以永续利用。毗邻的三里岗镇是全国著名的香菇之乡,典型就在身边。
为何“守着金山找饭吃”?20余年来,该村香菇种植从未间断,但管理粗放、产量不高,收入上不去,大多数村民宁愿外出打工。
乡村要振兴,产业当先行。“让贫困群众口袋鼓起来,香菇这一主导产业必须规模发展!”刘青天带领村干部多方论证,成立了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合作社+种植户+鲜菇销售商”发展模式,吸纳成员70余户,其中贫困户近30户,投资90余万元建成袋料香菇生产车间、粉料场、香菇大棚。
合作社面向全村公开招标,租赁给专人管理和组织生产,对一般种植户,在加工生产中合理收取费用,增加集体收入;对贫困户香菇大棚租用实施免费,减免加工、耗材费用。仅2018年第一生产周期,就为18户贫困户加工菌棒14万棒,减免费用5.6万元。对家中缺乏壮劳力又不愿发展香菇种植的贫困户,安排他们常年在基地务工。
刘青天与村干部还积极探索落实四种技术服务保障:组织新老种植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邀请市食用菌专家进村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每年举办2期培训班,请专家和老种植户传经送宝;定期组织香菇经销人员到基地向菇农介绍市场行情和采摘标准,发布销售信息。据了解,2018年仅香菇种植这一项,近30户贫困户每户获得2至5万元纯收益。
发展生态黑猪养殖,成立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刘青天发动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的另一脱贫行动。2017年,该村与博裕公司合作,组织贫困群众养殖生态黑猪110余头,创收12万元。2018年,引进生态黑猪120余头,探索“户贷社管、企用企还”模式,公司全程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每头黑猪收益1100元。贫困户唐启旺深有感触,“这种模式好,不赚钱都难!”
刘青天还发动贫困户依靠山水资源发展银杏、小龙虾、养鸭等种养项目,去年为贫困户创收150余万元。
打好“生态牌”,小康梦“跳一跳够得着”
2017年底,邱畈村成功摘下贫困“帽子”,刘青天却没有松劲。“要保持队伍不撤、政策不变、力度不减。”他说,“如果不巩固现有脱贫产业项目,拓宽致富门路,不但脱贫将成为一句空话,甚至还可能返贫。”
1月25日,刘青天组织召开邱畈村2019年度乡村振兴恳谈会,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以及邱畈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知名人士,“同话桑梓情、共谋发展梦”,制定邱畈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
规划蓝图既要看得见,又要跳一跳够得着。恳谈会形成一致意见:力争香菇种植大棚达到100个以上,年种植规模达到50万棒,产值300万元以上,为贫困户创收80万元;扩大生态猪养殖规模达到230头以上,为贫困户创收达到30万元;做足“水文章”,打造邱畈河“一河两岸”风光带,形成“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的美景;建好两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古朴村落……
目标既定,重在实行。3月底,新增的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二期项目启动申报程序,拟利用国家扶贫和单位帮扶资金的60万元,建设一座200立方米香菇冷藏室、一座1000公斤的香菇烘干房,扩建香菇大棚30个。被邱畈村乡村振兴规划所吸引,郭氏兄弟计划投资500余万元用于该村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已达成初步意向。
如今的邱畈村一天一个变化,村民个个干劲十足。邱畈村也因此荣获省宜居村庄、生态文明村、绿色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等一系列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