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主任,我母亲今年84岁,办老年公交卡时,要提供居住证明,请问怎么办理啊?”5月9日,星期四,当天上午,家住曾都区东城办事处舜井道社区隆泰街的周冬梅,来到社区“逢四说事”室求助。社区副主任冯桂蓉和网格员高艳热情接待,很快解决了难题。
像这样的接待室,如今已在曾都普遍设立。近年来,该区积极开展“逢四说事”活动,建立“说事日”制度,每周四为“说事日”,专班接待群众来访,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建好“说事”平台
曾都区西城办事处“逢四说事”室,设在群众服务大厅里。“每天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机关干部轮流值班,挂牌上岗,及时协调解决困扰群众的难题。”办事处主任汪冬梅介绍。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曾都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靳文宝介绍,以区信访接待中心和各地各部门信访接待室为基础,该区已建成“逢四说事”平台190个,实现区、镇、村三级平台全覆盖,实现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人有地方找”。
接待室是硬件,更重要的是还得有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接待人员。为此,曾都区整合纪委监委、组织、政法、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力量,从党政机关、村(社区)干部和法律顾问、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五老”中,选聘800余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调解能力过硬的人员,形成接待员队伍。
该区坚持开门说事、认真理事、及时回告“三步工作法”,对接待场所、接待时间、接待程序、信访内容、办结时限全部进行公开,统一印制“逢四说事”群众来访登记簿,推行首访负责制,各环节全程记录,确保办理有结果、效果有保证。
畅通社情民意
“‘逢四说事’真是好,要不然我的事不知道得花多大功夫才能解决。”家住舜井道社区的朱祥顺称赞。
今年3月,朱祥顺的出租房发生火灾,与租户就赔偿问题一直没有协商好。他到社区“逢四说事”室反映此事,社区立即现场调查,召集双方协商,顺利签订赔偿协议。
在“逢四说事”活动中,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借鉴“枫桥经验”,开展以“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民情协商”活动。通过群众会、户主会、代表会、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建立完善党组织与群众加强联系、协商理解、服务凝聚的机制,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心贴心沟通感情,手拉手解决民忧。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矛盾‘推出去’为纠纷‘请进来’,变遇事‘满城跑’为小事‘不出村’,‘逢四说事’畅通了民意渠道,有利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曾都区信访局局长王力说。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曾都区级领导开展接访、下访、约访活动32场次,带动镇(办事处、管委会)、村(社区)干部主动约访230余场次。该区还探索“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矛盾纠纷调处运转机制,力求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次,实现“一般事项不出村、较大事项不出镇、重大事项不出区”的目标。
强化机制保障
“深化‘逢四说事’工作,关键在于发扬‘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作风。”曾都区委书记何运平说。
为确保“逢四说事”工作落到实处,该区制定“逢四说事”值班考勤、限期处理、分流办理、监督反馈等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对接工作机制。
区委、区政府成立督导组,按照平台建设不降标准、接待说事不走过场、矛盾化解不留空白的要求,及时开展检查督办,将考核情况作为综合治理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该区纪委监委、政法委、信访局还联合开展明察暗访,对在“逢四说事”日因为空岗、接待不热情、记录不详细、解释不耐心、处理不公正,导致群众不满意,或者造成矛盾激化的,严肃追责。对“逢四说事”中反映的违法违纪案件,由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从严从快处理,以铁纪律、严责任倒逼“逢四说事”工作取得实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积累的基础上深化,深入打造‘逢四说事’工作品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何运平表示。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张立)(原载于湖北日报5月15日第十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