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4565|回复: 0
收起左侧

篝火,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 文:任儒举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5-28 00:03
  •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5-21 09:40: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这事儿过去已有十多年了。

    但记忆仿佛还停留在那个冬季,我似乎还嗅出当年圣诞节喷香的烤鸭味儿。卖保暖衣的老板站在大堂的门口不停地抱怨着:“这鬼天气,咋还这么热乎呢,今年这季的生意又他妈的泡汤了……”是的,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也就是西方人称作“平安夜”的晚上,我突然收到来自武汉程慈老的电话,他对我说,上回在一工区和四工区拍的照片都整理出来了,要我把邮箱号告诉他,他让他的儿子传给我。

    老人说的照片是在一个月前,“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剪彩时拍的,当天的湖北日报二版头条刊载过:“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在随州市大洪山玉龙温泉欢乐谷原省委战备大院原址建成。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生铁发来贺信。省老领导王群、张学奇、刘荣礼、吴华品、程运铁、胡永继及与张体学生前并肩战斗过的老干部、老战友和在随县工作过的老领导等参加了开馆仪式。

    张体学1956年担任湖北省省长,生前与随县结下不解之缘。1964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当时形势,从战备需要出发,在随县大洪山筹建了战备时期的湖北省委后方基地。张体学亲自主持修建大洪山省委战备后方基地……这就是老人说的四个工区,不过,当时出入保密,对外称是四所省直中专,即:商贸、粮食、供销、财经学校。其用途是战时办公,和平时期办学,而程慈老就是这四个工区的基建会计。


    左起,程慈老的夫人、中为程慈老、右为本文作者

    程慈老的真名叫程慈培,那年己有88岁高龄了,纪念馆举行开馆剪彩时,他并不在邀请之列,但他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找到他在省财政厅的儿子说:随县的大洪山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里建张体学省长的纪念馆我一定要去看看。他的儿子是省财政厅的处长,工作虽然忙,却难拂去八旬老父这个心愿,就把他带过来了。他的这份执著让当时的随县县委办主任李经发很感动,他找到我说,你就抽时间陪老人转转。

    李经发是我多年的文友,他在省财政厅挂职时与老人的儿子程小培相交甚好,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程慈培老人是在1964年的夏天就来到随县新阳店的,他是省委战备基地最早的工程勘探者之一。我在搜集“张体学在随县”一书的资料时,他还专门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张体学与省直中专学校”,一篇是“我与随县”,托李经发带给我,后来我将老人的这两篇文章收录在那本书中,作为纪念馆馆藏之物。

    这是一个面目慈祥、精神矍烁的八旬老人,他满头的银发,饱经风霜的脸庞雕刻着岁月留下的苍桑。那次的剪彩仪式活动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主办方考虑到因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刻意将时间缩短在一定的范围内。目的是让他们多休息。但是,活动结束后,程慈老却执意要去看看,他一直固执地称这几个地方为工区,实际上除了他说的二工区和三工区转为民房外,其余的都早已开发成旅游景区了。

    张体学纪念馆建在玉龙温泉景区内,就是老人说的一工区,这里当时是省直商贸学校所在地,因为有一座天然温泉,冬天的时候,老人和他的同事们下了班经常在这里洗澡、洗衣被,所以对这里的印象特别深。我带着老人参观温泉九大主题公园时,老人的兴致很高,他边看边讲:这里原是泵站,排水用的,这儿是礼堂,部队和学校在这里开大会,这里原是一个堰塘,这有个泉眼……我佩服老人的记忆力,他说的都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但他都能指出准确的方位。

    然而,最让老人难忘的还是张体学省长亲自召集他们开会:会场就在工地临时工棚里,几条木凳一横,省长开门见山地问我们在工程进度上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要我们提出来大家商量解决。他说:“今天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大家提吧!”由于体学同志的话语很体贴、很随和,大家就没有拘束了。于是大家相继发言汇报情况、提出不少要求。体学同志还不时插话、询问。会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体学同志对工地的生活十分关心,他问陪同他一起来的当地的干部,能否在茅茨畈(洪山镇)再扩充一些菜地,以备今后开工时的需要。他还提到工地的粮食供应按部队食用粮的标准一样对待。当听到有的同志提及学生在工地劳动、粮食定量低、不够吃时,体学同志说:“哦!这是个问题。是的呀!青年娃娃坐着不动,一顿也要来个三大碗。”他对县粮局的同志说:“学生参加劳动也按45斤标准吧!”

    那个小小的座谈会开的时间并不长,却解决了工地很多老大难问题,比如:建筑材料、器械设备、运输车辆等等,由于当时建筑材料紧俏,虽经多方求购也难以满足施工需求;加之工地地处深山老林,我们只能自己发电、自己供水,电线杆、钢管、电线、发电机和水泵等设备,这些物资缺乏正常渠道是无法解决的。但是因为张省长的亲自过问,都得到圆满解决,这些建筑都凝聚了老省长的心血啊……

    临近黄昏时分,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雨,但老人的兴致却丝毫未减,每到一个工区,他都要停下来,和我们合影,二、三工区都己划转成民房了,有的成为当地百姓的养猪场、养鸡场了,老人还是要下车看一看,并坚持让儿子为他拍照,他对我们说,我的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种特殊的感情,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了,我要把它们永远保留在记忆里!

    当年88岁的程慈老重返大洪山
    老人朴实的话让我们所有的陪同人员都为之动容,县委办李主任为了满足老人这一心愿,特意给生态园度假村的宋德斌董事长打了电话,宋德斌听说有这样一位老人故地重游,专程从随州赶回来接待,并嘱他的副总来当老人的导游。大洪山林泉生态园就是老人所说的四工区,也就是当时的财贸学校,老人说,当时这四个工区的建设总指挥部实际上就设在这里,他甚至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他当年的办公室。

    老人的办公室和卧室是同一间屋子,里面半间是床铺,外面半间是作办公用的,门前有一棵很大的、说不上年限的古柏树,当时他和省财校另一个会计(己去世)住在一起,那位会计是比他先期调回省城的。但这些是以后的事了。其实,老人说,他们最早来的时候住的都是工棚,几十人在一起,吃饭、睡觉、工作都是在这个用帆布搭起的临时性工棚里完成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是严格按照部队的标准。

    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周围十几里没有一个住户,工程开始后我们在附近招了一些民工,而主要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武汉的,当地的民工们只负责搬运砖瓦、椽根檩条、沙浆石料之类的供给,建好一批就迁一批学生,学生们也是半工半读的性质,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劳动。最高峰的时候,四个学校的师生及各类建筑工程人员共计3000之众。
    原中共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接受作者采访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后,这四个工区的建设才告一段落。

    现在在大洪山林泉生态园和玉龙温泉排列的那一座座整洁青砖瓦房作为一种特色旅游文化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但是,当初在建设它们的时候那是何等地艰苦啊,老人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他说,最初住在工棚里,夏天要抵御蚊蝇的侵扰,还有野兽、旱蚂蟥。冬天要抗拒风霜的肆虐,没有水,就在泉眼里淘些来,在山上捡些枯枝落叶,燃上一堆火,吃饭呀,洗衣呀,洗澡呀都轮换着,有不少工人,学生的手、脚都冻坏了。
    当夜色笼罩在美丽的生态园上空时,座落在省委高干楼下的露天球场,燃起了一堆堆熊熊篝火,那是来自武汉的一个旅游团体,他们围绕篝火在那儿唱呀、跳呀、说呀、笑呀……更进一步构起老人心灵更深处的思索,借助火光的照耀,我分明看到泪光在老人的眼圈闪烁,老人感叹道:多好的地方呀,多美的时光呀,可惜我老了,来一回是一回了。看到这堆篝火,想起当年艰难的岁月,我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在晚宴上,老人在言谈中流露出还想在有生之年,再来一次,在这里住上几天,一旁陪同的宋德斌洞察了老人的心思,他说:老人家,您要实现这个愿望并不难,明年春暖花开时,我专程接您们这些老前辈在这里住上一阵子。我们在这里正打造中国最大的长寿山庄,是专门为您们这些老革命准备养老的,您随时就能来……一句话,说得老人心花怒放,布满皱纹的脸舒展开了。他说今天我真的不虚此行啊。

    “大洪山呀山连山,青山绿水好风光,人换思想地增产,不落的太阳照洪山。哎呀嗨!人换思想地增产,不落的太阳照洪山,哎呀嗨……”

    离开生态园已九点多了,老人似乎意欲未尽,一路走,还一路回望那一堆堆篝火,聆听从那里传来的歌谣,但是老人的儿子担心他一路劳顿,又看了那么多地方,怕他的身体吃不消,直到向他保证,明年开春再送他来,老人才恋恋不舍地上了车。老人的举止,让我在回来的路上想了许多,是的,人生最值得回味的东西,就是他认为最精彩的时段,生态园那一堆堆篝火,照亮的就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