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棋盘山正是如此。相传古时候,有位姓王名子的农夫,六月天在山下翰林冲翻种芝麻,恰遇南北星神从田头路过曰:“你六月种芝麻,斗打一石八。”王子曰:“有道是六月种芝麻,朝天一朵花,奉你金口玉言,若收一石八,送您一石。”二位神仙告辞上山。
秋后芝麻果然丰收,王子便牵着毛驴,驮着一石芝麻去酬谢两位仙老,因山高路陡,遂将毛驴拴于山下,肩扛芝麻上山,上得山来,见二老正倚山顶下棋,二神赐于王子半边仙桃,仍旧下棋不语,王子一旁品桃观棋赏景,但见山下树叶忽绿忽黄,瞬息闪现。一盘棋罢,王子告辞下山,寻驴不见,回村皆不相识。
有一老翁述曰:“听老太爷传讲,千年前, 我们有一位老祖先送芝麻上山谢神一直未归。”王子曰:“那送芝麻者便是我也。”后人以此得名棋盘山,失驴之地称为烂驴冲,诗曰:“王子去谢仙,丹成入九天,仙山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棋盘山于是名成。
棋盘山北距随州城16公里,东西畅达,南北贯通,交通十分便利。武西高速与随岳高速在此交汇。麻竹高速随南出入口,武西高速何店出入口,汉十高铁随州站距离棋盘山都在几公里的距离之内。若是乘坐高铁,东达武汉,西抵襄阳,都在半个小时左右。
这里山川秀美,风景如画。北有桐柏山为靠,淮河为疆,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三关雄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有巫山、大洪山相望,重峦叠嶂,绿色苍苍,鼓钟将将,汉水汤汤。山下浪水依依,东流入涢,并汉水,汇长江,然后奔向东海。
这里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不二选择,是旅游族的诗和远方。炎帝风景名胜区、曾侯乙偏钟古墓遗址、千年银杏风景区、大夏皇帝明玉珍风景区前后相邻,大洪山国家森林公园、曹洞宗派中兴地慈恩寺、诗仙李白隐居地白兆山、刘秀故里白水寺遥遥相望。每到旅游旺季,这里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真正使棋盘山扬名的是其特产一一茶叶。诗云:淮南有嘉木,长于棋盘山。春夏可采摘,煮汤去风寒。这里属江汉平原与云贵陕的过渡地带,南北兼蓄,四季分明,气候、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唐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随州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当然也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源远流长,当地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饮茶是当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远胜过酱醋。李白隐居随州时诗云:“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己成”。随州人爱茶、种茶、饮茶之风甚浓,相互赠茶也是习惯。有联云:大洪山、云峰山、棋盘山、车云山、石板山,无山不飞翠,魁峰茶、老板茶、仙峰茶、毛尖茶、尤井茶,是茶皆飘香。
真正有据可查的是清光绪32年,棋盘山人从安徽省六安引进茶树新品种,首创“棋仙峰”品牌,该茶叶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搏览会获金奖。
大面积种植则始于1971年,经过几年的努力,连片开恳茶园近万亩,为当时湖北省十大茶园之一。据说,当时参加会战的人多达上万人,有一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开垦盛况,诗曰:蓝天作棚地当床,田头堰边做伙房。日把群山当鼓擂,夜把月亮当灯光。开挖万亩荒山地,栽上青茶披绿装。仙翁降临刮目看,遍山逰客品茶香。
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建设杂志社等新闻媒体纷纷组团到棋盘山实地参观、考察和采访。棋盘山人民战天斗地,将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事迹象春风一样迅速传遍祖国各地。
1977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时任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同志亲临棋盘山视察并欣然题词。
1980年,时任水利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视察棋盘山有感而赋:
昔日棋盘山,荒凉少人烟。
重山秃岭瘦,鸟兽不留念。
仙翁对弈棋,烈日齐挥汗。
口渴无茶饮,野桃满口酸。
老叟受连累,苦伴几百年。
今日棋盘山,气象万万千。
松杉满山翠,茶桐绕山转。
黄花遍地金,稻麦吨粮田。
花香迷人醉,景幽识路难。
仙人来重访,难对旧棋盘。
正在为难处,歌声遍山间。
快马再加鞭,何店变金店。
人间赛天堂,羞煞众神仙。
1986年,李伯宁同志二度来到棋盘山视察,欣慰不己,再次赋诗:
重访棋盘山,又是一层天。
茶海连阡陌,茶香醉群山。
弹指仅六年,刮目看何店。
收入成倍长,壮志冲宵汉。
英雄难知足,重彩绘棋盘。
盘山川桐路,山山是公园。
步步都是景,寸土都是钱。
仙翁再来游,从此不回天。
1992年,全国著名书法家、文艺理论评论家王全聚到随州旅游,当喝到主人敬奉的棋盘山炎帝香茶时赞不绝口,当即赋诗一首:
烈山往圣己微茫,
待客捧来炎帝香。
莫作寻常茶水饮,
半烹秦汉半烹唐。
1997年,全国第六届银杏大会在随州召开,与会代表400余人同时参观考察了棋盘山。
这期间,以棋盘山为背景和元素创作的小说、故事、诗歌、传说、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纷纷涌现,如歌曲《棋盘山下我的家》、舞蹈《棋盘山采茶舞》、大型油画巜仙翁对奕图》等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棋盘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茶因人兴,更以质扬。
棋盘山以绿茶为上,其汤清香浓,回味无穷。有诗赞曰:平扁连枝显峰毫,汤清味浓香气高。芽叶成朵惹人爱,堪称绿茶一皎皎。通过棋盘山几届做茶人的接续努力,星牌编钟银芽、棋仙峰毛尖和炒青等一系列品牌相继推出,并稳稳地占领市场。此茶,作为全国名茶,被录于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巜中国名茶》一书中。各种奖项也不期而至,数不胜数。
1988年,星牌“棋仙峰”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1990年,星牌毛尖获湖北省茶学会“陆羽杯”金奖。
1995年,星牌“棋仙峰”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质奖。
2014年,星牌“神农红”获广州茶博会金质奖。
2016年,棋盘山获第十七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质奖。
杜修海,原本从医,沐浴改革的春风,下海经商,业有所成。2007年,棋盘山实行经营体制改革,杜修海抓住机遇,邀请几个朋友一起出资成立棋盘山众星茶业有限公司,时间不长,当初一起干的几个股东先后撤资退出,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十五年,个中辛酸可想而知。从种植、管护、施肥、打药、采摘、制作、包装、销售,到申请有机生态茶认证、新品种开发,从五峰高薪聘请茶艺师来厂指导,一道一道寻师学艺,一步一步躬身实践,硬是从一个对茶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打磨成茶界土专家,成为随州市茶文化协会的首届掌门人。
大商之道,惟在于诚。 从经营之始,他就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坚决不使用农药,全域打造生态茶园。2011年,众星茶业被评为消费者最信赖质量放心品牌。经检测,其产品463指标全部达到欧盟标准,美國、德国等十余个国家茶叶经销商来棋盘山考察,也是这一年,棋盘山茶叶首次走出国门,销往日本、泰国和俄罗斯。
企业生命,在于创新。我市虽是茶叶大市,但一直都以绿茶为宗。如何创新茶叶品种,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是杜修成接手棋盘山茶业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多次到福建、四川等地考察学习,最后瞄定“金骏眉”,聘请武夷山高级茶艺技师到棋盘山研发随州红茶产品。历时三年,取得成功,注册商标“神农红”,随州人终于能够饮上自己家乡的红茶。其包装也甚为讲究,其灵感来源于二千多年前我市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竹器,雍容华贵,精美绝伦,让人一看,就思绪翻飞,爱不释手。
这一年,杜总带着随州产的神农红到武夷山比武,我有幸陪同,大开眼界。武夷山真是斗茶的故乡。茶铺林立,无铺不斗。虽然未赶上斗茶节,但小店铺斗茶摆设之精细、茶师技艺之娴熟、看热闹的人兴致之高,让人叹为观止。这次斗茶是在一个余姓老板店铺中进行的,当时参与者十余人,大家围住茶台而坐,每人桌前放置两个纯白磁碗。比斗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密封试卷考试,主人先取等量要比斗的茶,密封后交给同一茶师用同一种标准冲泡,每泡给一小评,最后将冲泡后的茶叶倒入盛有清水的大磁盆中观看茶叶的形状,通过看茶色、汤色、叶底,品口感,闻香味,累计冲泡次数来评判高下。经比斗,神农红与当地名茶不分伯仲。在冲泡次数和叶底形状上神农红虽略有逊色处,但在茶汤颜色和口感方面则又明显胜出,特别是刚开始,许多人品不出谁是谁。灵山秀水育青苍,我品神农滋味长。看来,神农红在全国茶博会和绿色产品博览会上连获金奖,并非浪得虚名。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方是真英雄。通过十余年的打拼,现已建有自动化的茶叶生产线和标准的冷藏库,可以独立生产绿茶和红茶产品,注册品牌十余种,年产干茶上百吨。并建有生物燃料生产车间,将茶叶废枝回收,制成生物质,循环利用。与高校合作打造的茶叶与健康研究院、茶文化博物馆也正在兴建之中。茶饮、茶养、茶学、茶研、茶游一体推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条连接炎帝神农风景区、编钟博物馆、千年银杏谷、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和大夏皇帝明玉珍故里的旅游公路穿山而过,一个更加美丽的棋盘山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棋盘山茶叶生产线、冷库、生物质生产厂
接待场所
兴建之中的茶叶与健康研究院、茶叶文化博物馆
棋盘山公路西图景
棋盘山春天
棋盘山鸟瞰图
采茶
棋盘山路东西茶园
棋盘山云图
制茶
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
大夏皇帝明玉珍故里
曾侯乙编钟
棋盘山品牌系列
炎常故里风景区
炎帝像
随州洛阳千年银杏谷
欧盟认证
绿色有机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