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787|回复: 0
收起左侧

任儒举 (原创) | 随人始作新唐书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5-28 00:03
  •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6-17 12:23: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静心若雪 于 2024-6-17 12:37 编辑


    随人始作新唐书
    任儒举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新唐书》的出现犹如一股激流,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掀起史学一股热浪。千百年来,史学界一直认为《新唐书》是又一部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亦被列入正史之列。它始撰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比《旧唐书》晚出世一个多世纪。该书全面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编纂体例,使纪传体史书体例自《三国志》以后再度完备起来,故在正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最早编撰《新唐书》这样的鸿篇巨著的却是随州人!

    精编二十四史有关《新唐书》概论中有这样的记载:

    早在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当时身处宰相之位的贾昌朝,即提出重修《唐书》的建议。仁宗接受了这一建议即下令史馆人员开始搜集资料。第二年组成书局。以王尧臣、宋祁、张方平、杨察、赵概、佘靖为刊修官,曾公亮、赵师民、何中立、范镇、邵必、宋敏求为编修官,贾昌朝为提举官。

    但在开初几年内,因人员变动频繁,故编修工作进展缓慢。

    六年(公元1046年)宋祁为“刊修”全面主持其事。同时,“编修”的班子到第二年就只剩下范镇、宋敏求二人,后又加入王畴,计三人。皇祐三年,宋祁又出为外任,仁宗特命他“将史稿自随”,在任上进行修纂。

    三年后,又由刘沆替下了丁度,在刘沆的举荐下,欧阳修被任命为刊修官。

    于是,自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起,编纂《新唐书》有了宋祁、欧阳修这样两位刊修官。其中宋祁在外,负责列传的修撰,欧阳修在京,负责本纪、志、表的编纂。

    欧阳修入局后,又举荐梅尧臣加入了编修队伍。自是而降,两位刊修、六位编修的队伍组成,一直到全书修成。但提举官仍在不断地变动,先由王尧臣接替刘沆,再由曾公亮替下王尧臣,到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七月《新唐书》修成时,而由曾公亮领衔奏上,所以今日人们所见《新唐书》的“提举编修”,乃是曾公亮的大名。

    但事实上,真正对《新唐书》起主编作用的人物,却是宋祁与欧阳修。

    除欧阳修、宋祁外,其他如吕夏卿等人,对野史、笔记等材料都十分注意利用。所以这些,使《新唐书》的编修形成了一些突出的特点。即在“本纪”方面,《新唐书》“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

    《新唐书》的编修十分注意“春秋笔法”,按照孔子删改《春秋》的是非标准来取舍唐代史事,处处体现“一字褒贬”的精神,“义类凡例,皆有依据”。正因有此,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迁、固以下,本纪虽法《春秋》而中载诏诰号令,又杂《尚书》之体。至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始用大书之法,笔削严谨,乃出迁、固之上,此则可谓善于师《春秋》者矣。”

    其次,在“表”方面,《新唐书》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恢复了《史记》《汉书》的体例-——恢复立表。这就使得纪传体史书体例至此再度完备,且这一传统为后世各史所继承……

    这便是《新唐书》对历史的贡献!

    也是宋祁和欧阳修对历史的贡献!

    这上面提到两个关键性人物,宋祁和欧阳修!

    按照人物出场顺序,先说宋祁。

    同治版的应山县志是这样说的:

    宋祁, 字子京。与兄庠同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迁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时陕西用兵,调费日整,上疏书,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皇祐中,诏求直言,公奏切中时弊。其子从请复唐驮幕之制。徙定州,又上言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镇定,请择将练卒积饷,以待战出奇,又上《御戎论》七篇,加端明殿学士,特迁吏部侍郎。至《新唐书》成,迁左丞,进工部尚书。以羸疾请便医药,拜翰林学士承旨,诏遇入直,许一子主汤药。寻卒,遗奏立储嗣以定人心,又自为志铭,戒其子勿为流俗阴阳拘,毋以金银杂物置冢中,勿请谥,勿受赠典。学士张方平,言其法应得谥,谥日景文,赠尚书……

    而康煕版的应山县志又做了如下补充:

    宋祁,字子京。与兄庠同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擢庠第一,置祁第十。召试,授直史馆,再迁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迁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时陕西用兵,调费日蹙,上疏请去三冗,节三费,专备边屯。后兼侍读学士,改龙图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

    这两处虽未直接说明宋祁是哪里人,但他曾出现在不同版本的应山县志中,足以证实他与应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后据另一文献记载:北宋年间,应山城南门外有座法兴寺。这座寺院环境幽雅,一些本地和外来的书生都喜欢到这里读书。有一年,一家姓宋的人从德安府(现为孝感安陆市)搬到应山城来往。宋家的两个小孩宋庠、宋祁 ,就在法兴寺启蒙读书……

    这兄弟俩不仅在应山留下了“渡蚁桥”的美丽传说,单是大宋仁宗朝,兄弟同举进士这一档子事,就让世人惊掉下巴。

    至于欧阳修,这里不说他在随州留下的“画荻教子”的典故,更不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这里只把他在应山作的“连处士墓表”作为本文的结尾,就能判别他的水准:

    连处士墓表(宋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鳏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而处士少举《毛诗》,一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赀,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赀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卒,享年五十有九,庆历二年十二月初四,葬于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

    作者:任儒举,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编钟》杂志编辑部主任。出版散文集《历史的屐痕》。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