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659|回复: 0
收起左侧

李汉付(原创)| 星星点灯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5-28 00:03
  •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4-10 09:18: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星星点灯
    /李汉付

    随南三里岗的夜晚,听不到城市的喧嚣,让人格外地享受这里的宁静。女儿在镇上从教快十年了,多次我的工作,要我到这里住一段时间。三月春暖花开,我欣然应允,住在政府提供给学校、学校安排给教师的宿舍里,房子宽敞,采光通透,室中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住在里面,不次于住宾馆。政府对教师的关心体贴,体现了政府的尊师重教。我对女儿说,党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如此关怀,你们一定要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以教书育人为本,用笔墨写好春秋。


    深夜,我还是失眠了,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衣起床,踱到窗边。窗外,小镇沉睡,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车灯扫过窗前,便迅疾消逝于无痕。既然睡不着,不如趁此夜深人静,做自己喜欢的事——写作。提到写作,一个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名字倏然出现在我的脑屏……我不禁为之兴奋起来,想到自己能在这僻远的香菇之乡,了却自己久而未却的一桩心愿,那是何等的志满意得与不虚此行!


    熊欣这个名字,在随州文学界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四十多年前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地方国营砖瓦厂工作。想到他从地砖厂走出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拼搏,最终成为一名专职文化干部,成为一个受人尊崇与喜欢的作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在随州,他是县作协主席,更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很多在文学道路上跋涉的文学青年,与熊欣主席有过交集,有的称他为“老师”,我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总是谦逊地一笑,“您就别折煞我了,我们是同事和朋友,直呼其名才是!”


    窗外,星光闪烁,给山城更添一丝静谧,也似乎给夜行的人们一抹前行的亮光。那么今夜,我就以《星星点灯》为题,写一篇浅薄的文字,献给熊欣主席,也勉励我自己。


    本人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初中没读完,就回家了。虽然辍学早,但爱好文学的种子一直埋在心里,因为读书时,我的写作相当受老师喜欢。后来作为地带工参加工作,一直在企业生产一线做管理,就没有精力和心思去触碰文字了。直到四十年后,我重新遇到了熊欣主席,才又激起了我心中的文学之火。


    80年代中期,我在地砖厂任五〇车间主任,兼任团总支书记。那年出“五四”专刊,一个名叫熊欣的员工给我们写了一首《砖瓦厂的女人》,该诗以生活的视角,豪迈粗犷的笔触,尽情展示了砖瓦厂女性的泼辣大胆和美丽能干,受到砖瓦厂领导和很多职工的好评。我怀着一种好奇心,也是作为那次专刊的负责人,专门到他所工作的车间去了解情况。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通过与他的交流,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地砖厂贫瘠的土壤,是藏不住这只有理想有抱负的蛟龙的,他一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果然,不到一年,他便离开了砖瓦厂。而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已经在这1000多号人的砖瓦厂众人皆知,因为在厂广播里,几乎每天都有播出他充满激情而又理想浪漫的文学作品。


    年后,我退居二线,在博物馆工作,领导知道我喜欢写作,便安排我在文物库房负责安保。这里清静悠闲,有时可以给馆里写写材料,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写散文和诗歌。我自认为一个连初中都没读完的人,是写不出让人喜欢的作品的,所以一直把自己的文章放在抽屉里,自娱自乐而已,那几年我居然写了四十多万字。直到有一天,黄建勋馆长来找我,看到我写的东西,对我大加鼓励,说老李,你要拿出去发表,放在抽屉里太可惜了!刘晓俊主任在内部群里看到我写的诗后,也鼓励我说:李叔,高手在民间,你的东西肯定有读者。于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向《神农文艺》投了篇《燕又回》,没想到发表了,并受到时任随县作协主席熊欣的亲自点评,这可是我的处女作啊!不曾熄灭的星星之火,自此在心中熊熊燃烧。接下来我陆续向《神农文艺》《编钟之声》《大随文化》《编钟文艺》《省博作协》等平台投稿,大多被平台编辑采用,并得到大家的鼓励与赞赏。


    无论投向哪里的稿件,写好后我总是第一时间发给熊主席,请他把关指教。他总是告诫我,文章写出来后,先不要急于投递或发表,一定要搁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我照办了,结果果然很有效。我也知道熊主席很忙,作品发出去以后,我也不催问,只要他有时间,自然会给我提出修改意见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时间,也会把我的作品转给平台编辑,由他们去审读处理,他再审。可以说,我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熊欣主席以及平台编辑的汗水和心血。


    熊主席教我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指导我文章的立意、构思和结构,要求我勤动脑思考,勤动手练笔,多读他人的作品以学习提高,一步一步把我推向文学道路。他不仅把自己出版的《温情的花朵》《春风十里》《梦随心动》等诗文集惠赠予我,而且带我融于文学圈子、拓展视野,并把任儒举主席的《历史的履痕》、杨仁才先生的《摆渡人》《两山记》等推荐给我。他们的书我爱不释手,或益浅。熊主席常把我介绍给他身边的文学朋友,老师们热情地欢迎我,说 “熊主席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由此可见熊主席的人缘和人品。他为人谦虚低调,对会员一视同仁,大家在一起氛围祥和,兴高烈。


    熊主席对每一个文化新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鞭策和鼓励,我自然也没例外。去年我发表《随州追捕二王纪实》的文章,当点击阅读7000多人时,熊主席给我发来贺信,说此文聚焦随州历史事件,阅读要过万的预言。果然,后来阅读点击超过15000。在熊主席悉心的关怀鼓励中,我有了《致哀抗疫牺牲的烈士们》的文字在《编钟》抗疫专号上发表;有了《让随州编钟走向世界》的论文在省博作协发表;有了《毛主席诗词析读》的文章在相关刊物发表……之所以我能够在文学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是和熊主席的鼓励和引导分不开的;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也是与随县作协这个大家庭的关怀和包容分不开的。


    熊主席是大山里走出来的作家诗人,是百姓子弟,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拼搏,成为随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许多文学作品,被搬上过文艺舞台和被众多人所传诵;他的诗文集,得到多个文学奖项。他的文章富有烟火味、生活味、接地气,这也许就是他的作品能够走进读者心里并引起共鸣,被大家所熟知、所认可和所喜欢的原因吧。


    开讲座,办刊物,搭平台,铺路石……熊主席为培育文学新人付出了巨大心血,给文化熔炉添柴加料,给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他积极开展文学活动,为会员提供开阔视野和文学采风的机会,为地方文学的繁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地贡献文学力量。


    他用自己的行为和品质,把人们聚集在自己周围,从而又影响和带领着他们向有光的地方走去。他是良师,更是益友。他在我们身边,就像一颗星星,默默无声却为我们点亮一盏心灯。

    李汉付:汉族,出生于1962年6月,原随州市地方国营砖瓦厂干部,现在随州市博物馆工作。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