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教育教学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202|回复: 0
收起左侧

[教育新闻] 你对高校学科排名支持还是反对?听听教授们怎么说

[复制链接]
楼主

普通会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25 16:41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8-2-1 0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公布啦!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进行参评,社会上有言论说,这是教育部官方认证的的最权威的排名,是可以作为高考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也有言论对这个学科排名提出质疑,那么,究竟要不要对高校学科进行排名?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我们政协报道组的小伙伴,对多位教育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让我们来听听教授们怎么说。

      赞成方

      01

      学科排名有助学校推动学科发展

      市政协委员、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王茤祥肯定了学科排名的积极意义。他认为,教育部的学科排名有一套指标体系,排名也相对公平,能反映学校学科在国内的竞争力和地位,有助于激励学校不断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排名靠前的学校要思考如何保持优势,排名靠后的学校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可以对照标杆,冷静思考自身学科如何发展,争取在未来评估时反映出自己的水平。”王茤祥说。

      02

      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的“指向标”

      作为学校地质学学科评估负责人之一,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颜丹平见证了教育部学科评估的过程。他认为,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的“指向标”,与学校招生有紧密联系。“通过排名,学校能知道本校学科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比如,即便我们学校和南京大学的地质学同被评为A+,我们仍然不敢懈怠。”颜丹平说,这样的评估形式让学校心里始终绷紧一根弦,“学校如果在学科评估中一直落后,可能面临招不到生源;如果本来被评为A+,后来退到A,学校可能会丢失很大一部分优秀生源。”

      03

      可以专门建一个市属高校学科排表

      除了部属高校外,也有市属高校的负责人赞成学科排名,更有委员认为,北京市属高校也可以来一个学科排名。“市属高校的学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举例说:“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除了艺术以外,北京高校学科没有一个进入A+,能进入A-的也寥寥可数,基本都在B级。”对此,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小牧希望“模仿”部属高校学科排名方式,推行一个市属高校学科排表。“学科排名不是目的,是想通过排名给市属学校施压,激励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李小牧说。



      反对方

      01

      学科排名评价标准存差异 容易失衡

      不过在高校学科排名这个问题上,也有委员表示反对。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宋春伟认为,学科排名虽然有一定指导性效果,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成果。“现在一些学校盲目地相信国际上的学科排名,这是片面的,是有误导性。”他表示,学科排名的种类很多,同一学校同一学科按照不同的标准在两类排名上差距很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按照不同体系的排名取平均值来衡量学科的发展,这种做法略显简单粗暴。

      02

      评价有一定成分的主观价值取向

      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的观点与宋春伟有相似之处。他认为,社会不能完全用排名做指挥棒,成为衡量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科排名是一个综合评价,但评价要素也许会与评价人的主观价值取向有直接关系,而且评价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张爱林表示,学校学科排名如果用一个模式、一套指标进行衡量,这样会有失平衡。

      03

      学科排名易陷入“发表文章数量论”误区

      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认为,做学术,特别是人文学科,是需要沉淀的。王润泽结合自身学科背景说,“为了提高学科排名,我们要去适应它的评价标准,这会要求我们在一定时间内发多少文章、出多少专著,这种’短平快’的方式能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成果,但这种成果有时候是经不起长时间检验的,会导致学术风气浮躁,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学科发展。”

      听完了正方陈述,和反方陈述,那么,如何让学科排名更具有科学性?采访中,委员们给出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请看~

      建议

      学科排名标准应多样化 学校可强攻某一学科领域

      王茤祥建议,各学校不要挤在一个学科里争抢排名先后,可以主抓自己的强势学科。“比如,北大的化学很强,全国有若干个这样的优势学校就可以了,其他学校可以集中资源,瞄准一个自己比较有优势的、未来也是发展潮流的学科,进行差异化竞争。”王茤祥举例说,在国外,除了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综合型大学之外,很多学校都只在三五个学科上很有优势;在国内,武汉理工大学整体而言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大学,但他们近年来集中力量做材料学,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跟清华大学相比肩,这就做到了“差异化战略”,有效提升了学校优势学科水平。

      张爱林则从学科评价标准提出建议。他认为,大学专业排名要进行分类,不能“一把抓”地进行衡量,而要根据各个大学的定位和特色进行分类。“比如,综合大学和综合大学比较,专业院校和专业院校进行比较,高职和高职进行比较。”

      颜丹平也认为,学科排名要有更多评价标准。“学校的学科建设不能放在有多少院士、多少杰出青年或老师发了多少篇SCI文章。”颜丹平说,教育部学科排名可以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指向标”,学校如果因为某个指标没有完成而被评到后边的等级,也可以继续努力,争取下一轮评估时取得好成绩。

      文字整理 | 北青报记者 刘婧
    返回教育教学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