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408|回复: 1
收起左侧

省“两会”随州代表委员热议:文旅名城,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17 13:06: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张琴 于 2019-1-17 15:58 编辑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琴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支持3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
   随州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如何抓住湖北打造中部强大市场、武汉建设内陆消费中心的机遇,深入挖掘随州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做好文化+旅游的文章,打造文旅名城?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踊跃建言。
   曾随文化是随州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文化名片之一,但对曾随文化包括曾侯乙编钟文化在内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一些代表认为,随州要把握“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的机遇,抓好曾随文化走廊整体保护开发,打造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


    郑晓峰代表建议,在曾随大遗址文化保护项目方面,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后加升代表建议,从省级层面支持建设曾随文化走廊,加大对随州叶家山、义地岗、擂鼓墩古墓群和安居遗址四个片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在立项、规划、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支持;省直有关部门支持随州博物馆“汉东大国”陈列布展提档升级,支持随州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使其成为展示曾随文化的重要窗口。

    打造编钟文化品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聚集放大品牌效应,更好地唱响随州好声音、传播中国好声音,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宝贵建议。
    黄志群、冯茂东、黄秋菊等委员联名建议,将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建设纳入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和省级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按照“世界遗产、中国品牌、湖北代表、随州实施”的路径,把“中国编钟音乐之都”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将中国(随州)编钟音乐文化节办成一流的国际音乐盛会;启动编钟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载体;运用市场手段推动文化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的文化旅游、文物仿制等产业;依托武汉音乐学院和编钟音乐学院,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在全省实施编钟文化进校园活动。

     

    梁傲霜代表建议,站在湖北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推动编钟文物资源向艺术资源、产业资源转化,将编钟文化研究与舞台创作推向新阶段;挖掘编钟文化内涵,打造编钟文化产业,支持随州建设中国编钟文化创业产业园,开发编钟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编钟特色文旅,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曾侯乙编钟及曾侯乙墓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在随州有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农业、工业、研学、康养等,取得了良好效果。陈安丽代表说,随州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富集、区域优势明显,要做好融合文章,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体育融合发展,在文旅名城建设上取得新成绩。通过旅游+城市、旅游+农村,实现融合的全地域,通过旅游+一二三产业,实现业态上的全领域,进一步在拓展商、养、学、闲、情、奇这些旅游要素上做文章。

    谭志勇代表建议,随州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及在“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从点到线成网,形成规模效应。

    金鑫代表建议,随州要以“随处有文化”打造“文旅名城”,以“随时有美景”“随地有美食”来凸现“生态绿城”,要着力加强对曾随文化的研究、宣传、开发利用。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3:2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李君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防范化解非法集、融资风险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