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6043|回复: 0
收起左侧

@随州人,关于编钟不得不说的“错误”!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21 15: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编钟,我们大随的骄傲
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的外交场合
伴随编钟出土的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有9种共125件

640 (1).jpg

除编钟、编磬、鼓、琴、瑟、笙、排箫、篪外
还有一件特别的乐器——均钟
由于可以牵出五根弦,大家都叫它“五弦琴”。



?把它叫“五弦琴”,你就错了
因为它不是“五弦琴”
不是用来弹奏的
而是用来给编钟调音准的
因此可以叫它“调音器”




1月12日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给我们纠正了
原来,我们一直把它的作用搞错了
我们知道,编钟是一钟双音
把音调准,就需要借助这个均钟



著名的音乐史家黄翔鹏先生对均钟颇有研究。
他发现,均钟大概只有5.5到7公分只有这么宽,在这么窄的一个平面上要张五根弦,弦跟弦的距离只有0.9到1.1公分。



如果演奏不能容指,如果拿弦去演奏,那么弦跟弦会碰着。另外它这个音箱非常小,也达不到演奏的那样一种效果。



所以黄翔鹏先生就认为,这件东西不象是演奏用的东西,而是曾侯乙编钟的一个调音器或者叫音准器。




那么,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有哪些呢?

①   素漆十弦琴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张琴,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琴的实物,因是十弦,故与唐宋以后的七弦琴不同,琴身也存在着区别,反映出琴制尚未完全定型之前的情况。


②     彩漆瑟

曾侯乙墓出土的瑟,其弦已腐朽,但瑟身依然保存完好,长167.3厘米,首宽42.2厘米,尾宽38.5厘米。瑟首端有1个长岳山,尾端有3个短岳山,张弦25根,另有木质瑟柱置于弦下。从其仿制品的演奏中,可品味其原有的浓郁韵味。


③     磬

这套编磬共有磬块32件,石料多为石灰岩(俗称“青石”),少数白色的磬料质地较硬,属由石灰岩经重结晶而成的大理石。出土时,磬块多数已断裂侵蚀。复原研究显示,磬块由石灰石或大理石磨制,共32具, 分上下二组悬挂于横梁之上,音色清脆明亮。这套编磬音域跨三个八度,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④    彩漆竹箎

2件篪分别长29.3厘米和30.2厘米,都是用1节竹管制成,两端管口封闭,管身开有1个吹孔、1个出音孔和5个指孔。管身通体髹以黑漆,以朱、黄色绕管身描绘出彩线花纹。根据曾侯乙墓篪,专家们成功地做了1件复制品,用复制品篪演奏,可吹奏出超出1个完整的五声音阶,加1个变化音,音色别有韵味。

⑤     排箫

曾侯乙墓的2件排箫均是由13根竹质箫管编排而成,长短有序的箫管使得其形状象鸟展开的单翼。专家对这2件古排箫进行了测试,其中1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吹奏出乐音,音阶结构已超出五声。


⑥     编钟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镈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


⑦     建鼓

建鼓的鼓身长而圆,鼓体较大,中间稍粗,两端略细,两面蒙皮,用两棰击鼓一面,音量洪大,传播甚远。


⑧   彩漆笙

笙管是细芦竹制成,上下开口齐平,中空,上部多开有音窗,下部均有圆或近方的按孔,下端开长方形嵌簧孔,底端经刮削略呈锥形。簧用芦竹秆切刻而成,簧框与簧舌间隙细如发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我为我大随骄傲!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