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江开军 通讯员 柳付奎
4 B3 w# u- I3 D q “天作绣帐地作床,萝卜白菜拌干粮。造林英雄多奇志,精准灭荒美名扬。”这首流传于随县的打油诗,是该县桐柏山“精准灭荒”的真实写照。3月26日,记者直抵桐柏山造林一线。
3 p$ q5 W$ w0 S4 ^4 H; J9 { 从殷店集镇出发,驱车行驶40余公里盘山路,来到造林现场二妹山。“这是全镇精准灭荒最难啃的‘硬骨头’。”同行的殷店镇林业站站长熊义君说,“平均海拔800余米,山高、路远、地偏,以前尝试过多种造林方式,效果不尽人意。”( d8 k; M* \+ T# K3 g2 `) l
山岗上,造林民工一字排开,他们挥舞手中的镐头、铁锹,把一粒粒油桐籽种进事先挖好的树坑里。松土、覆土、点种、再覆土,这套简单的动作,60岁的聂生国干得很熟练,不一会就种下一大片。“一要保证土壤蓬松,二要控制点种深度在10公分左右。”聂生国说,在这里种树确实不容易,为了提高成活率,他们都受过技术培训,每个树坑的播种数量比一般的5粒多了3粒。
$ L% u- p1 Z" j4 J “只要不下大雨,我们天天上山种树。”工人王宏志说,这支造林队有37人,从3月初进驻深山,至今20多天了。一天的流程:6点起床,洗漱、吃饭;7点上班,一直干到11点半回驻地吃午饭;下午从1点干到5点半,晚上就在山上住宿。每天干9个小时,可以播种100亩。; a# P4 l1 w7 G
在附近一个叫燕子趴的山坳里,有四顶帐篷、一座灶台、一张案板。“这就是我们的‘家’。”做饭师傅陈帮军亮出他们的菜单,土豆、白菜、粉条、萝卜、猪肉。“干活很辛苦,保证每顿饭6斤肉。”他说,“家”是流动的,附近的荒山种完了,就搬到下一个驻点。
. c c# R" O+ r3 ~) B' K1 t 这样的造林队,殷店镇有十余支。在跑马岭、刘家洞,都有驻山造林的场景,每队数十人,大多是附近乡镇的民工,还有河南省桐柏县的老乡们。他们搭窝棚、垒灶台,风餐露宿、星月为伴,用双手点播一窝窝树坑,在荒山秃岭上编织起一张绿色天网。$ f. ]7 o7 v4 M' ]6 a
“造林热情高涨,源自政策支持。”造林业主王春志说,他流转16户山场2400多亩,造林一亩,有600元补贴,3年内按照5:2:3的比例逐年到位,每年都要实地验收成活率,此后还可以拿3年的抚育管理费,每亩每年100元。
6 `$ N2 y1 M! D, v* Z) e9 J 殷店镇抢抓“精准灭荒”机遇,采取山场流转的方式,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荒山流转给大户集中造林,造林业主享受精准灭荒补贴,保证造林质量,造林成功后再把山场返还给农户,让农户享受造林成果,负责后期管护。目前,该镇有造林大户46户,负责造林9796亩,大多分布在桐柏山一带。6 s, v: t4 n2 y( _+ ~ I
精准灭荒大数据显示,随县现有宜林荒山4.1万亩,卫星图斑719个,分布在18个镇,其中4000亩以上的有殷店、草店、环潭、吴山4个镇,随县计划分3年完成灭荒任务,目前已完成1.6万亩。
9 `8 m' N5 t! s' v# q8 w1 C6 x
( w r) q)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