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芳 于 2018-7-16 10:35 编辑 3 @" W. _. @8 n: q% B: T
* f* t' ^+ S+ Q: ?2 Z
! x# N5 i% r/ D b
随州日报记者 许享红 刘诗诗 见习记者 林 超
; M5 w$ F" b7 w$ H( V$ U
4 N$ _" i. Z/ ?; w7 a& o8 E& _自动化焊接车间 本报记者 徐 斌摄" q# L- A; g9 t1 x- c
2008年至今10年,湖北齐星集团蝉联“湖北百强企业”称号,车身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军品车身五次参加国庆天安门阅兵和朱日和阅兵。湖北齐星是中国汽车驾驶室行业标准制定者,是三江航天、徐州重工、三一集团等众多驰名企业战略伙伴……一大串耀眼的光环辉映着“齐星”,让这颗璀璨的“奇星”,在荆楚大地上更加光彩夺目。2 M* w9 I! \& k$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春风吹拂随州,1980年,“随州自行车厂”这个街办小厂应运而生。
! I2 \; m) Y+ \- H& ]+ T 从随州自行车厂,到随州灯具厂,到随州汽车配件厂,再到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直到湖北齐星集团,一路走来,齐星充满艰辛坎坷、充满惊喜欢歌。
- A# j, D* _4 A+ }9 Z 6月下旬,记者走访了齐星集团多个厂区,寻访了十几位老师傅和年轻员工,随着他们打开了38年的时空隧道。' f5 K% d; |! t% w5 @7 Z: s
% x$ R3 ?- x8 ~+ [" s. M; Y“逆天”奇迹街道小厂长成“湖北百强”# ?: l' D" T! K$ R
1980年,街办小厂随州自行车厂建成,但到1984年背上300万元的债务。那年33岁的徐德,临危受命接任厂长。+ @' A* W$ e6 W% f' f
徐德果断决定向汽车配件制造行业进军。1985年,成功开发出汽车尾灯模具,并将企业更名为“随州灯具厂”,与二汽、省专汽等大企业生产配套,由此突出重围,迎来发展新起点。
" h! _& q/ }1 h6 g- v 齐星的市场不断向多个省辐射,年销售从100万、200万不断递增。1993年,该厂销售突破1000万元,企业更名为“随州汽车配件厂”。厂长徐德提出:不能小富即安,要上汽车车身项目。
- f w! n. S8 Y5 q m6 Q9 V% h 一时间,厂里反对声很高:“日子刚刚不错了,何必冒风险?”徐德在职工大会上统一思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要发展,就要敢于冒风险。”
s/ {( j( g/ q4 S8 ?+ G 老员工王建民深情回忆:“善于改革创新的‘徐老大’,把从外引进的技术人员和厂里几位能人组成了技术小组,不分昼夜地攻关。”1995年,“齐星”中吨位的卡车驾驶室总成,一举研发成功,市场随之大开。6 c! b. k% d5 Y; y6 A/ P
齐星决策层始终以科技的眼光和超前的思路谋划发展。
! ]) U1 |2 S ^1 r9 f! L 1997年,企业更名为“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又经过技术攻关小组10个月艰苦攻关,重型卡驾驶室正式下线,重庆红岩汽车、中国重汽、陕汽等成了齐星稳定的大客户。
! Q3 Q# B ], \5 {% D; e4 v6 b 上重卡驾驶室这步棋,为齐星大业奠定了关键基础。2000年齐星产销首次过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8 v8 X* j4 U5 `# A" w- f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2001年,齐星成功研发出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车驾驶室,成为徐州重工、三一重工等厂家的供货商,占领了全国90%的市场。3 \" e' x! D( n! K
齐星从此步入了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行业,驾驶室在军品、民品,中卡、重卡、工程车等行业“通吃”,为全国前沿骨干企业配套。
; \( m8 n9 W$ J5 c: ~ 国庆50周年、55周年、60周年天安门阅兵式,抗战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齐星160多辆重型军车“车头”,跟其他大国重器一样,各项技术走在中国军工产品的前沿,光荣地接受中央首长检阅。
4 Y" k7 f, X; H/ H: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06年,齐星建成了汉新特种汽车改装公司,由“零”到“整”,试水整车改装行业,研制出了符合现代化工作和生活的各类房车。
# L% l6 t, b0 Q% I! l 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齐星走上快速扩张裂变之路。目前,齐星公司拥有17家全资子公司,涉及车身、专汽、模具、内饰、智能制造、光伏、酒店等领域,资产总额达50多亿元。
, N) z$ A9 C' L, i) K) r+ V @% N3 d9 l" p& X
创新创业智能制造赢来“全球市场”2 e! G* w8 x r- {3 I
科技创新驱动,人才智力支撑,让齐星品牌快速崛起。“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是齐星裂变壮大的真经。
0 S4 t6 H6 g- }. Y. h" @! p 齐星研发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结束了中国依赖进口的历史;研发的PW21驾驶室,在国家汽车检验中心成功实现正面碰撞,达到欧洲标准,被称为重型汽车“中国第一撞”;发明的“越野车四轮叉速动力驱动系统”和“车门玻璃移动机构”等等,都是全国首创。
- M& J) J6 X4 k9 |2 t 1985年2月,徐德赴江苏武进引进模具专家陈元庆,开发出汽车尾灯模具,迈开了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的第一步。此后,从汽车灯具到汽车配件、汽车车身、车辆驾驶室、房车乃至于跨行业多元化发展,每一次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推动了齐星发展壮大。
( }, q A1 g9 c* ?4 W, @ 齐星对技术创新有着长远的眼光,坚持“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为此,齐星高薪聘请了数十名国际国内技术专家,并多次组织技术团队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一汽、二汽、上汽考察,一次次更新产品,革新技术。# l, c' m( {0 a5 O* [; S5 V+ o
2001年至今,齐星每年的科技创新投资都在1亿以上。例如投资2亿元引进了德国、日本的先进设备,使模具加工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产品的精度;投资1亿元的油漆生产线,增加了阴极电泳漆,防止了驾驶室因日晒雨淋而老化脱漆;投资1亿元从德国引进的2条长短纤内饰生产线,提高了驾驶室的内饰档次;汽车线束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线束自产自用。. `0 d) s# f: V+ F' E
关键技术,齐星始终坚持全球视野,走在前沿。2004年便引进了长波纤增强发泡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内同类型的第一条生产线。/ A* g& a% I a$ M% R4 O
齐星旗下众星公司副经理杨冰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汽车轻量化注塑件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齐星模具公司副总经理周合江感慨道:“当年都是手工敲打,现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模具技术团队由原来的20多人壮大到现在220人。”. j: k3 j" v0 a0 v- P2 G) W$ S
周和江1987年进厂,经历了铸造、冲压、模具等不同岗位,见证了从手工生产到自动化生产的转变。齐星自主研发的军用驾驶室参加了多次中国“阅兵”,“这是所有齐星人的骄傲。”周和江说,民用卡车驾驶室也让川汽、陕汽等主机厂情有独钟。
0 u3 N0 A2 m/ i/ ? 智能化生产是齐星的“看家本领”,工业机器人活跃在齐星的众多车间。9 I/ L, `5 h3 T3 G" K) N& y7 o
齐星集团机械园区生产调度部副部长张科立说:“我们用机器人代替了人工涂装,不仅环保,而且劳动强度大降、生产效率大增。”
" {: z* ~- L( |- _6 N) n- h( y 科技创新始终在路上。全国城市停车位日趋紧张,齐星于2016年研发出“智能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在智能制造上实现了新跨越。该设备由高智能识别读卡器和显示屏、旋转机构、伸缩机构、升降机构组成。
d3 c5 n2 K' R' K. h 齐星与三一重工合作研发家庭化重卡,今年3月和6月首批和第二批量产的各500台,在网上分别吸引1万人和7万人关注,均不到1分钟就被抢购一空。新能源驾驶室、甲醇驾驶室、无动力底盘等正在研发,即将量产。
/ {1 G1 U# C7 G7 f5 ^0 x2 D 湖北齐星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程涛说:“不断提升车身轻量化、环保化、智能化水平,是产业发展方向,也是齐星的追求。”
; X: y8 Y$ J% }! b j. J 在全球范围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为“齐星”赢得了发展机遇。
& y. g3 Q6 H) O2 d6 r* b5 y( }- j; q& \4 t
艰苦奋斗齐星精神铸造”改革传奇”
6 `3 h) ?- W0 ~ “创新创业,奋发有为,敢于领先,敢于攀登科技高峰”是齐星集团的企业精神和文化自信。几代人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7 K3 q6 q9 N+ _5 g6 [" Y& {; }
作为带头人,董事长徐德总是吃苦在前、追求卓越。
3 b8 m5 {9 |7 y7 o8 v 冲压车间负责6s安检的马洪清是1982年进厂的。他回忆道:1984年,厂里接到一个订单,是为湖北粮机厂制造齿轮,为了赶工期,我和徐德厂长两人干了七天七夜,吃住都在车间。
" X; c; I3 h# Z 老员工王建民说:“那时比奋斗、讲奉献,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我儿子几岁了还不认识爸爸。”4 O6 o8 D/ ?' ]
“作齐星人我们都很自豪!”女工蒋红林的公公生前说“献了才智献青春,献了爱人献子孙”。她公公是已故工程师陈元庆。陈元庆是齐星于1985年首次引进的人才,后来他爱人及2个儿子及2个儿媳都在齐星工作。蒋红玲特别能吃苦,一人多岗,敬业精神一如公婆。“齐星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我们一家人服务了齐星。”蒋红林自豪地说。
& p- K! x& ^3 d8 A. s+ e: c 齐星社会贡献与日俱增,17家子公司拥有2700多名员工,驾驶室及改装车产品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老挝、越南、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齐星作为中国专汽之都的龙头老大,在自身改革发展同时,带动了随州专汽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有156家企业为齐星供货,其中随州有30家,本地年采购量5亿-10亿元。' s5 y- p1 x/ F$ b
齐星集团党委书记文家志说,改革开放成就了齐星,齐星见证了改革开放。齐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的教导,按照“中国制造2025”计划,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打造百年老企。 ( T" D3 ]+ W9 D) H, e/ x'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