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7181|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北齐星从街道小厂到“湖北百强”的裂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7-16 0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芳芳 于 2018-7-16 10:35 编辑
1 }  I) [! B$ ]; }# f# R, h4 Z9 }% n/ j- S) V# ?+ |
67.jpg

* v- p% b! T$ M$ Y
  随州日报记者 许享红 刘诗诗 见习记者 林 超
  s0 B, [' s' ^
  y, @8 v# R; i$ z( z. m1 }自动化焊接车间 本报记者 徐 斌摄2 K! Z) s9 w& ^6 ]2 ]6 q
  2008年至今10年,湖北齐星集团蝉联“湖北百强企业”称号,车身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军品车身五次参加国庆天安门阅兵和朱日和阅兵。湖北齐星是中国汽车驾驶室行业标准制定者,是三江航天、徐州重工、三一集团等众多驰名企业战略伙伴……一大串耀眼的光环辉映着“齐星”,让这颗璀璨的“奇星”,在荆楚大地上更加光彩夺目。, M) T0 k. u$ C& f0 e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春风吹拂随州,1980年,“随州自行车厂”这个街办小厂应运而生。$ I" o7 X: G$ W1 R3 \0 H# V/ V3 _
  从随州自行车厂,到随州灯具厂,到随州汽车配件厂,再到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直到湖北齐星集团,一路走来,齐星充满艰辛坎坷、充满惊喜欢歌。
# M/ S" [; v; x& z  6月下旬,记者走访了齐星集团多个厂区,寻访了十几位老师傅和年轻员工,随着他们打开了38年的时空隧道。
# \- Z# }/ l$ J* e  d" A& K6 ?7 F5 [
“逆天”奇迹街道小厂长成“湖北百强”
7 Y* n  E- b1 D& N0 @. W" x
  1980年,街办小厂随州自行车厂建成,但到1984年背上300万元的债务。那年33岁的徐德,临危受命接任厂长。
; @  ~% o1 D& e7 \1 T7 b  徐德果断决定向汽车配件制造行业进军。1985年,成功开发出汽车尾灯模具,并将企业更名为“随州灯具厂”,与二汽、省专汽等大企业生产配套,由此突出重围,迎来发展新起点。
  v/ _* M" x0 A% U% e% A# N  齐星的市场不断向多个省辐射,年销售从100万、200万不断递增。1993年,该厂销售突破1000万元,企业更名为“随州汽车配件厂”。厂长徐德提出:不能小富即安,要上汽车车身项目。
- B- J4 f' ]! \' e, ^2 L+ l  一时间,厂里反对声很高:“日子刚刚不错了,何必冒风险?”徐德在职工大会上统一思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要发展,就要敢于冒风险。”8 j  R0 L. F7 D7 R
  老员工王建民深情回忆:“善于改革创新的‘徐老大’,把从外引进的技术人员和厂里几位能人组成了技术小组,不分昼夜地攻关。”1995年,“齐星”中吨位的卡车驾驶室总成,一举研发成功,市场随之大开。$ q4 x- x; Y! J0 O1 l* t3 O* U
  齐星决策层始终以科技的眼光和超前的思路谋划发展。: L) _9 Q' L) d) j! Z/ _
  1997年,企业更名为“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又经过技术攻关小组10个月艰苦攻关,重型卡驾驶室正式下线,重庆红岩汽车、中国重汽、陕汽等成了齐星稳定的大客户。
. t1 a, _3 c" O1 _% P  上重卡驾驶室这步棋,为齐星大业奠定了关键基础。2000年齐星产销首次过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5 J- I7 W; J2 w9 ~% i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2001年,齐星成功研发出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车驾驶室,成为徐州重工、三一重工等厂家的供货商,占领了全国90%的市场。
' s: o- X/ K7 b; q# r  齐星从此步入了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行业,驾驶室在军品、民品,中卡、重卡、工程车等行业“通吃”,为全国前沿骨干企业配套。
' I; G2 P1 D4 s: X% d4 R$ Y  国庆50周年、55周年、60周年天安门阅兵式,抗战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齐星160多辆重型军车“车头”,跟其他大国重器一样,各项技术走在中国军工产品的前沿,光荣地接受中央首长检阅。/ |! v6 [( L. J2 i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06年,齐星建成了汉新特种汽车改装公司,由“零”到“整”,试水整车改装行业,研制出了符合现代化工作和生活的各类房车。
, u6 H! r( G+ r% S- a1 _  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齐星走上快速扩张裂变之路。目前,齐星公司拥有17家全资子公司,涉及车身、专汽、模具、内饰、智能制造、光伏、酒店等领域,资产总额达50多亿元。/ a8 c: K8 m" k

( c! x' p. C" x- o创新创业智能制造赢来“全球市场”* d5 Q+ r5 Z3 d8 A' C1 ^( j* Q
  科技创新驱动,人才智力支撑,让齐星品牌快速崛起。“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是齐星裂变壮大的真经。
# b. Z; z( S3 |) d. x+ g& v  齐星研发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结束了中国依赖进口的历史;研发的PW21驾驶室,在国家汽车检验中心成功实现正面碰撞,达到欧洲标准,被称为重型汽车“中国第一撞”;发明的“越野车四轮叉速动力驱动系统”和“车门玻璃移动机构”等等,都是全国首创。
6 H( p. u& x2 V9 v8 I  1985年2月,徐德赴江苏武进引进模具专家陈元庆,开发出汽车尾灯模具,迈开了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的第一步。此后,从汽车灯具到汽车配件、汽车车身、车辆驾驶室、房车乃至于跨行业多元化发展,每一次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推动了齐星发展壮大。! Y8 I3 i$ g6 e
  齐星对技术创新有着长远的眼光,坚持“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为此,齐星高薪聘请了数十名国际国内技术专家,并多次组织技术团队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一汽、二汽、上汽考察,一次次更新产品,革新技术。9 P! m( B/ p( _2 M
  2001年至今,齐星每年的科技创新投资都在1亿以上。例如投资2亿元引进了德国、日本的先进设备,使模具加工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产品的精度;投资1亿元的油漆生产线,增加了阴极电泳漆,防止了驾驶室因日晒雨淋而老化脱漆;投资1亿元从德国引进的2条长短纤内饰生产线,提高了驾驶室的内饰档次;汽车线束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线束自产自用。" x( F6 i$ k9 K7 r1 p) P, v
  关键技术,齐星始终坚持全球视野,走在前沿。2004年便引进了长波纤增强发泡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内同类型的第一条生产线。4 [8 g- [8 u, p; [. u4 t% ]/ P
  齐星旗下众星公司副经理杨冰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汽车轻量化注塑件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齐星模具公司副总经理周合江感慨道:“当年都是手工敲打,现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模具技术团队由原来的20多人壮大到现在220人。”
5 d! U3 d( e  ]1 A1 a; y  周和江1987年进厂,经历了铸造、冲压、模具等不同岗位,见证了从手工生产到自动化生产的转变。齐星自主研发的军用驾驶室参加了多次中国“阅兵”,“这是所有齐星人的骄傲。”周和江说,民用卡车驾驶室也让川汽、陕汽等主机厂情有独钟。
7 N8 }* J# K% j3 o+ T  智能化生产是齐星的“看家本领”,工业机器人活跃在齐星的众多车间。# L' \9 O/ z3 g% \
  齐星集团机械园区生产调度部副部长张科立说:“我们用机器人代替了人工涂装,不仅环保,而且劳动强度大降、生产效率大增。”
7 F7 k* ?8 I: o3 ^7 B. z9 f  科技创新始终在路上。全国城市停车位日趋紧张,齐星于2016年研发出“智能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在智能制造上实现了新跨越。该设备由高智能识别读卡器和显示屏、旋转机构、伸缩机构、升降机构组成。
! n' l$ i; D8 q5 J  齐星与三一重工合作研发家庭化重卡,今年3月和6月首批和第二批量产的各500台,在网上分别吸引1万人和7万人关注,均不到1分钟就被抢购一空。新能源驾驶室、甲醇驾驶室、无动力底盘等正在研发,即将量产。
" Q+ `4 e  ~1 W2 P  湖北齐星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程涛说:“不断提升车身轻量化、环保化、智能化水平,是产业发展方向,也是齐星的追求。”4 }  `# O% ~, D+ M
  在全球范围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为“齐星”赢得了发展机遇。- t2 B3 d4 v9 J5 B

+ W/ M, w; q, T+ z' Z艰苦奋斗齐星精神铸造”改革传奇”: z$ O2 R- a+ o$ b) u
  “创新创业,奋发有为,敢于领先,敢于攀登科技高峰”是齐星集团的企业精神和文化自信。几代人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G9 ?; r0 K0 E: N, P
  作为带头人,董事长徐德总是吃苦在前、追求卓越。
" A' M* R6 N# S" a2 Z  冲压车间负责6s安检的马洪清是1982年进厂的。他回忆道:1984年,厂里接到一个订单,是为湖北粮机厂制造齿轮,为了赶工期,我和徐德厂长两人干了七天七夜,吃住都在车间。
. U, m- Y8 _# z' ]% e- J  老员工王建民说:“那时比奋斗、讲奉献,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我儿子几岁了还不认识爸爸。”
" b( |( }* t  ~, ^  “作齐星人我们都很自豪!”女工蒋红林的公公生前说“献了才智献青春,献了爱人献子孙”。她公公是已故工程师陈元庆。陈元庆是齐星于1985年首次引进的人才,后来他爱人及2个儿子及2个儿媳都在齐星工作。蒋红玲特别能吃苦,一人多岗,敬业精神一如公婆。“齐星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我们一家人服务了齐星。”蒋红林自豪地说。& Y' y, M1 O8 ~% c( ?& u! o
  齐星社会贡献与日俱增,17家子公司拥有2700多名员工,驾驶室及改装车产品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老挝、越南、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齐星作为中国专汽之都的龙头老大,在自身改革发展同时,带动了随州专汽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有156家企业为齐星供货,其中随州有30家,本地年采购量5亿-10亿元。
6 S9 B! s5 M) F) V% t8 ]" `0 {  齐星集团党委书记文家志说,改革开放成就了齐星,齐星见证了改革开放。齐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的教导,按照“中国制造2025”计划,坚持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打造百年老企。
- D0 Z- _! l1 Y& g. s5 _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