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把好日子带到百姓身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d# \1 I- B! ~- i$ V! @: t. z% x
辞旧迎新,希望来年“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是每个中国人最质朴的期待;从人民中走来的总书记,最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立春刚过,山里的积雪渐渐融化。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群山环抱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上,一栋栋红瓦白墙的住房格外醒目。
每天清晨,86岁的马岗会在炉上熬一壶“罐罐茶”。
五年前,也是这样一个2月初春,绕过九曲十八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
彼时村貌正如其名,仿若大山深处的“远古”之地——喝水要赶毛驴翻山越岭去驮,遇上下雨天,村里每一条道路都成了烂泥路。
走进当时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习近平总书记舀起一瓢水、尝了尝,水的滋味让他紧锁眉头。随后,他专门来到引洮工程现场,对负责同志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五年过去了,今日的元古堆村道路平整了、新房建好了、自来水通了,元古堆村的贫困发生率从57.3%下降到6.72%,2018年底全村有望历史性地整体摆脱贫困。
“那天,总书记对大家说,‘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茶煮沸了,热腾腾的水汽氤氲着马岗的笑容。
“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启示13亿多中国人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一次次考察调研,问疾苦、听民声,他叮嘱地方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生动诠释了他“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
——一次次走访慰问,察民情、思对策,在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战旗村同群众交流时那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道出了“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治本色。
——一次次专题座谈,听汇报、作部署,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他向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月15日,大年三十晚,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退休职工郭永财一家人在新居中吃饺子。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 u# y$ ~6 B2 o
“他是最关心百姓的人。”提起四年前的场景,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退休职工郭永财和老伴冯秀华仍激动不已。
冬日的阿尔山气温经常在零下30℃以下,住房是头等大事。“以前,冬天早晨四点钟就被冻醒。”冯秀华回忆。
2014年隆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家中,了解到一些群众还存在住房困难后,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当年6月,郭永财一家告别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了敞亮的新楼房。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铿锵的话语,彰显了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和最大的担当。
——牵挂老百姓行路难,他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牵挂百姓看病难,他为健康中国谋划蓝图,提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牵挂百姓上学难,他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每一个决策,都为了兑现那句向全体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月9日,在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左)和妻子裴秀平在家中布置春节装饰。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 ^3 z: d. v( {; L! g( Y' f5 v. r6 k. b" i+ [
初心不改,把希望带给新的春天——“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 n. C( k: \! Q( q新岁正当好,时序更替再出发。
“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2018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的话语字字铿锵,回响耳畔。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每一句话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浓浓的为民情怀、坚定的执政信念。
春风晓入,千门万户。北京向北200多公里,河北坝上孕育着勃勃生机。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村民徐海成家里,他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一笔一笔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合计着来年的脱贫计划。
“总书记来我家的情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徐海成说,总书记当时对大家说,“你们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
如今,村里注册了德胜牌马铃薯品牌,新建了280个马铃薯微型薯大棚,预计每个大棚年纯利润近2万元。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伫立在村路旁的草滩上,向阳而立,成了全村人的新希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二月的井冈山,风吹竹林飒飒作响,白雪挂在屋瓦上,家家户户火红的春联一派喜庆景象。
2月12日,江西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同游客一起打糍粑。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4 `2 f, }0 @9 u# U: f0 _
2016年春节前夕,雨夹雪,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湿滑的山路辗转来到江西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
“总书记一直握着我的手,从门外走到里屋,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热乎着呢。”贫困户彭夏英说,“总书记最关心的是大家脱贫致富的问题,从客厅到厨房、卧室、厕所,问得特别细致。”
“临出门,总书记还不忘回头再问我一句‘你觉得现在过得好不好’。”彭夏英说。
日子好不好、政策好不好,就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
2016年底,井冈山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6%,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两年过去了,村里土坯房全部换上了客家风貌的“新装”;修好了村路,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大大增长;村办黄桃、茶叶合作社蒸蒸日上,入股的贫困户每年都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分红。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回眸处,倍感温暖。五年间每一个红火的春节,习近平总书记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无不关乎人民,始终坚守这份人民情怀。(执笔记者:荣启涵、姜潇,参与采写:邹俭朴、高博、张钦、刘能静、姜辰蓉、李华、范帆)
( i) n% C/ H! k4 I* U/ U4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