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云
1 e, r! Q5 [- x1 W
" I1 g+ N D$ k# G- Y 踩三轮,捡废品,弯腰扛背。废品越堆越高,堆出老人的梦。, U7 Q, C4 K* H! g
“家里遭了难,就想帮帮他们”“过年了,就想让他们吃点好的”“扫厕所,就想大家用着好一点”……朴实的话语,映照老人的内心。 l7 F/ \# ^' s$ S/ ]8 Q+ E; Z
彭玉华,这个以拾荒为生的古稀老人,数十年来省吃俭用,捐献灾区,救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子。行善,已成老人的一种习惯。
4 `; f0 K& _' m7 w+ b" a
3 L/ H2 Q: G. D6 _6 j不懂,并不能遮盖所有
$ H- S2 O7 V2 e 5月7日,来到曾都区西城办事处九曲弯社区彭玉华租住的屋子,十余平米面积,陈旧的床与桌椅,老式的黑白电视,清贫生活可见一斑。隔壁的一间屋内,堆满了捡拾和收购来的废旧纸板,今年66岁的彭玉华弯腰将散乱的废纸板码成堆。8 ?% P, C' X2 s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2014年云南鲁旬地震,彭玉华都通过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600元、800元、900元……所捐的钱虽不多,但对彭玉华来说并不容易,是他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更是一片爱心。“在电视里看到地震那里的人缺胳膊断腿的,心里不得过,就想帮一把。”问及原因,彭玉华说。& p+ G4 x1 ^9 @$ Q
“勿以善小而不为”。幼时没读多少书的彭玉华可能并不懂得“同胞”二字的含义与份量,也可能并不完全理解他捐赠的这几百元只是杯水车薪,但不懂得并不能遮盖一颗良善与不忍之心。这拳拳爱心,甚是无价。
9 L% b7 P j* I2 I
+ X' b3 T& E( I. b侠义,从来与阶层无关
& N7 l5 X$ q! p 2009年,随县唐镇一个名叫童武阳的学生考取了某军医大学,但高昂的学费令家境贫困的童武阳一家愁眉不展。彭玉华得知消息后将自己辛苦卖废品积攒的1000元钱,送到了童武阳手中,并嘱咐“娃子,好好学习”。 2010年,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70多岁的孤寡老人龚成相被一场意外大火烧成重伤,生命危在旦夕,素不相识的彭玉华得知后拿出1000元将龚成相送到医院救治。
# h2 |0 H& \* `$ A9 ?5 h 素不相识,却仗义相帮。良善,甚至带几分侠义的行为,从来与个人在这个社会所处的阶层无关。彭玉华虽成天与脏乱的废品打交道,但他的行为却无限美好。# X0 C. B7 U* u0 J6 b) `* f9 Y
- b4 W7 S" Q4 x. t; o4 }
良善,最能温暖世道8 v$ l& H+ O6 J2 n+ O
一次收废品接触到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后,彭玉华心中便多了一份牵挂。自2015年起,彭玉华已连续四年在隆冬时节,用三轮车装上大米、食用油、自制香肠、自制三鲜、鸡蛋等物资,去曾都区第一社会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大冷天的,彭玉华老人自己骑三轮车拖着东西来,院里的老人们都十分感动。”福利院副院长邹建明说。" ~9 m" g* N% L9 m; Y4 z
2014年,彭玉华被评为“随州楷模”“道德模范”,后又被评为“随州好人”。荣誉面前,彭玉华的善义之举继续,更加热心地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义务看护古井,每天对古井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对社区巷道内的公厕每天进行冲洗保洁。4 X+ Q9 f+ o/ m; s. Q6 x
良善,最能温暖世道。九曲弯社区退休民警段春善回忆,彭玉华去福利院捐物资时,有时有些寄养老人的子女也在,受到感染,这些子女探望老人的频次明显增多了。每谈及彭玉华,九曲弯社区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 H: a# p9 x5 o: Q s1 e/ M “只要我还能动,这些事我会一直做下去。”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在彭玉华老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性本善。坚定做好事,相信世间还是好人多。
' {8 ^ H* a. ]
; _0 |" y3 y6 Q7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