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日报讯 记者冯家园、通讯员孙登攀报道:9月4日获悉,我市已印发《随州市城市黑臭水体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心城区33条水体将得到治理。到2020年,随州中心城区、广水市、随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河道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并疏浚一遍。4 q% {- h! K- g4 e. ^
近几年,中心城区已完成了南郊1、2、3号渠、花溪小渠等改造,昔日黑臭水体,现已清水长流。已整治的黑臭水体中,除清淤、护堤以外,还注重生态修复和景观节点建设。不少河渠采取生态砖砌岸,并种上花草等水生植物。在堤岸上建设人行步道,栽植景观树木,形成城市一处景观。% J" o d8 @5 Y( x; g. t, H
根据《方案》,中心城区33条水体将得到治理,实现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到2019年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广水市、随县城市建成区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50%。2020年年底前,中心城区、广水市、随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X$ ^) ^* J# v6 l+ o! E# n
为此,中心城区、广水、随县的5座污水处理厂今年底前将全面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3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明年6月底前实现运行,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鼓励化工、建筑施工、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养护等行业使用再生水。到2020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 L* D3 P" A9 a, v7 N2 G8 d& S 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已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档案,按照“一水一策”编制整治方案。" u' I% [1 d! `
同时,我市将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打通“断头河”,挖掘城市河道补水水源,推进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体”,控制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同时,不断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污泥减量化技术、脱水技术等应用,尽可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4 |. x' L# Z( U) t
市住建委主任熊忠海表示,将以黑臭水体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直至黑臭水体彻底解决,长治久清,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民生。. y: I5 _# I; @' v
' Z* j Q/ Q/ ~9 `. P/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