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615|回复: 0
收起左侧

随州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与繁荣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10-15 1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00.jpg

; z' e; v: d1 K2 h( ]' ~主打采茶、制茶、茶文化体验的云峰山万亩茶园景区,作为全市乡村游、研学游的后起之秀,今年来大获市场认可。图为国庆假期,景区内游人如织。(本报记者陈 云摄)6 G( A* s6 m7 R! K. E6 S
  y- A6 \& Q; X9 F
         本报记者 陈云通讯员 魏曙光
' x$ i! Q: M1 W+ v, W# E- Y  40年,沧桑巨变,机遇丛生。
: h! l& X; p8 @6 W  40年间,随州文化旅游业抢抓每一个时代机遇,定战略、制规划、建项目、树品牌,一路稳打稳扎,数次蝶变升级,实现了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旅游项目由弱到强、旅游规模从小到大、旅游层次从低到高的突破性发展。. F! s4 ~  x, l1 y. Y
  四十载风雨兼程。如今,跻身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全国十佳魅力城”的随州,已是众人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0 O! b) m2 o9 l" C7 H$ G% ~' y
8 g5 T( ^, ~6 V         从无到有,唤醒沉睡的宝藏* x0 E5 ^  x3 _3 V7 c% g4 _
  大洪山“顶天立地”的大手笔、历年寻根节享誉海内外、西游记漂流夏日的火爆、千年银杏谷极致的金黄浪漫、遍地开花的乡村旅游好去处、一到节假日满是外地牌号自驾游车辆的景区停车场……
& W& K1 x( r4 M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随州的文化旅游业魅力无限!
' M& G$ X( N& b+ L% y) H6 M) g  随州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有迹可循,其从无到有的起飞之路,记录着改革开放至今,万物复苏的时代变迁。3 S6 s5 S$ A0 U: Q; d" O
  1978年,随州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系列编钟震惊问世。$ i$ j- }: A  R
  据业内人士回忆称,曾侯乙墓发掘后,当时的擂鼓墩文物管理处便设有工作小队现场驻守,市民可购票入内参观。虽然简单简陋,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但已然十分接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侯乙墓景区、老随州博物馆等相继建成。( {1 g* l1 k! J/ ?. L* Y! P
  随州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他的八大功绩,推进人类由茹毛饮血向文明时代迈进。1993年,以祭祀为主的首届炎帝神农节举行,系列配套文体活动在当时的黄垅体育场展开。翻开资料,当年的首届炎帝神农节,有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
0 }+ M# h1 b9 O8 r& ]; [7 i  随州的文化旅游业就此拉开帷幕。
2 A8 [: i  `% W( F, C+ ^  除了编钟、炎帝这两张随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新随州市建立以前,封江口水库、大洪山已小有名气,在封江口水库坐游艇看湖景,去山上跑马、照相等,在当时已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事。广水的三潭、徐家河、中华山等,在八十年代中期便小有规模,游客不少,享有美誉。
0 S5 B4 ]% U; W$ M  零星分散的旅游点相继出现,随州大地上沉睡的人文、山水旅游资源正在被唤醒。4 x3 G1 K* c; f* V: ^& l
2 g& J/ n% F- P* ]7 ~. e2 O; J
         声名鹊起,改写湖北旅游版图8 q; C: |& l! W. @. Y
  2000年,地级随州市设立,市县两级外事侨务旅游局随之成立。新的高度,新的纪元,随州的文化旅游业翻开新的一页。
9 a* Q2 S# _) ?5 W9 [  万事开头难。建市之初,随州的文化旅游业经历了六年的产业规划制定、行业队伍建设、制度机制规范、政策架构等产业发展的先期准备。0 y1 p" u) q9 @" ^5 M
  2001年,市政府在建市之初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万元编制全市旅游总体规划;2002年,首次市级层面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随州的文化旅游业有了初步的设想和路径: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发展。”2005年,几易其稿的《随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最终敲定。
( g2 N" j  ?! V0 e* `( q' j3 P  投身随州文化旅游业已20年的炎帝故里景区党工委书记冯晓蓉说,自那时起,旅游于随州不再只是一项事业,而是作为一项产业开始予以打造。
: g2 y8 c' }+ H7 W( Q% F) D  与此同时,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让旅游业迎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良机。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逐渐得到更广群体、更深层次的认识,一个认可、推崇发展旅游业的时代悄然来临。+ v% Q( |7 [1 A% b( R2 ^
  抓住一个机遇,就会上一个历史台阶;用好一个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 o9 K6 G. ^4 l% Q
  2007年,我市提出“以旅游为引擎,擦亮两张名片,建设特色随州、开放随州、文化随州、和谐随州”,从战略上确立了旅游业的发展地位。同年,随州正式启动了历时三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2 x1 z' q- R& C0 X9 F+ l
  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涉及景区建设、旅游品牌、营销宣传、城市建设、城市文明程度等诸多方面。艰苦卓绝的三年创建,为随州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巩固创建成果,2008年市委1号文件《关于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出台,成为指导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F/ |1 h: t+ ^% L- G6 _  期间,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湖两岸”20公里亲水观光带、连接两张名片的炎帝大道旅游专线公路、炎帝故里景区、随州文化公园等数个亿元级的旅游项目建成或启动,投资千万元的新随州博物馆建成、神农大剧院改造完成。
$ o' F! k: d# U1 w3 y  同时,一批社会资本也纷纷涌入:湖北玉龙供水公司投资6.5亿元新建大洪山玉龙温泉、洛阳千年银杏谷和淮河漂流项目,打造随州“旅游航母”;大洪山漂流、大洪山上院慈恩寺、徐家河龙凤岛、大洪山火山地质公园、大洪山林泉生态园等项目先后启动。. V% i% X/ p; Z( ]2 ^
  2007年至2009年,随州旅游连续三年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随州旅游声名鹊起。
3 `; E) m: [) V  2009年,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成功举办,随州向世界亮出了一张最闪亮的名片,极大地提升了随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年,炎帝故里景区和大洪山玉龙温泉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一举实现随州4A级景区“零的突破”。
! k: g1 t" e/ A& ?9 }  q; _8 e* r  “随州旅游,正在改写湖北旅游版图。”那几年,省旅游部门负责人数次在全省旅游相关大会中如此点评。
% v0 l. N/ ?" ?8 e( C( T  2010年,随州共接待游客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而2000年,我市尚无此项数据统计。
# k5 S% S9 ]! d5 T" [7 a5 ?- x& n
3 ?& e5 ?, ]2 K0 L4 F0 F         后发起跳,一举夺得3个国家级4A& t" G0 o3 _6 |
  进入“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已是公认的“朝阳产业”。随州的文化旅游业呈现强劲的后发优势。
" e) F6 }7 R* l- V; {  随州旅游资源丰富。论历史文化,随州是5000年前的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有震惊世界的曾侯乙编钟,是“隋唐盛世”奠基人隋文帝杨坚的封地,也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夏皇帝明玉珍的故居。论山水,随州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华山、高贵三潭,还有徐家河、封江、白云湖、黑龙潭等。
$ I; b0 K# f0 l' o  “人靠衣装,景靠包装”。旅游说到底是希望人们愿意来、留得住、常回味。资源是潜力,项目才是支撑。7 x" Y+ T/ q6 h- S
  2010年,随州在吹响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号角之后,旅游项目建设遍地开花。除了炎帝故里、西游记漂流、西游记公园、千年银杏谷景区、随州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后续建设持续推进,桐柏山太白顶、明玉珍故里、徐家河、丹霞地质公园、三潭、抱朴谷等一批小型旅游项目建设也纷纷跟上步伐,致力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
& w' b& J; R0 P' S! N0 G9 E  期间,以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的旅游精品培育,作为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课题同步启动。, `. _, l/ a7 W  x  n8 Y
  2014年6月,我市随州文化公园、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千年银杏谷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一举夺得3个4A,再次叫响了随州旅游品牌。
1 l1 d6 E/ A4 S/ H. J% N  加上炎帝故里、西游记公园、西游记漂流,随州的4A级景区达到6个。一改建市之初,随州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欠缺、城市旅游功能不足、“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尴尬。/ g5 f6 H9 o, m  a
  那年,在省旅游局发布的“湖北游客满意度调查”中,随州综合排名第四,并实现了满意度水平三年持续攀升,引来业界一片惊呼。4 P4 n' i. [7 v. _/ o
  “随州旅游正在成为湖北旅游新的增长极。”当时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u+ g6 ~6 T1 i2 t% F; ]2 w

3 V2 O5 l2 B3 U, D, P          转型升级,着眼优质化发展% M) C# d" |' K* N- j0 e- r" B( d
  以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这一知名节庆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建设成熟的景区20余处,得到初步开发利用的景点500多处;旅游产品形象基本确立,精品线路基本定型,旅游从业人数大大增加,旅游氛围越来越深厚,对外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r# _$ R( V1 n' I  V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曾云峰介绍,“十三五”以来,随州旅游产业架构基本成型,旅游项目建设的步伐暂时放缓,随州的文化旅游业由“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升,着眼优质化发展。“以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抓旅游宣传促销,补齐旅游短板。”" t7 s+ V5 T, Y7 y- P
  冯晓蓉介绍,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含炎帝故里景区、博物馆和曾侯乙墓遗址)创建国家5A级历时三年,目前主要创建任务基本完成,本月即将迎来省级初检。
- }* a# N6 _+ T$ a4 v  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市以采摘、民宿、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为依托的一批乡村旅游点蓬勃发展,如满天繁星般闪耀。' e/ u3 q0 g2 m
  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农业、工业、研学、康养等旅游融合工程,推动昱辰生态观光农业、神农牡丹产业园、“神农红”红酒庄园、蕙兰谷生态园等一批新型农业项目按4A级景区建设,指导小森林、裕国菇业等工业项目创建工业旅游景区,认定炎帝故里、大洪山、西游记公园、云峰山万亩茶园等全市11家首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长寿谷、抱朴谷等康养项目推进顺利。& C6 i. s0 ^! j& r0 [/ H/ u: ~1 H
  去年,随州在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中获评“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城市形象、文化底蕴和旅游产品首次借央视平台得到全面、集中、深入的展现,大放异彩。随后,《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发现之旅》《生财有道》等央视节目纷纷聚焦随州,随州开启大平台营销模式。2017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 w* ]$ K6 [' D  针对发展短板,近年来随州文化旅游业重点实施了要素配套工程:通往千年银杏谷的旅游公路改造升级,中华山二级旅游公路、徐家河环库公路和三潭景区联通公路建设启动,明玉珍故里、车云山、铁山红叶等景区旅游公路建设提速;投资约3000多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百余座;开展旅游商品开发和包装,实施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街区……
, ~) f6 Y3 X- C& G( v- u! b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市三大特色产业增长极之一,勾勒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J& e$ B$ M$ A. Q# y3 R  桃李春风时光记忆文旅小镇、慈恩小镇等一批投资数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国编钟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汉东周代曾随文化大遗址走廊项目、高铁小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正在谋划和推进中,必将为特色产业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中的印台山生态文化景区、原石部落旅游度假区……不胜枚举!8 X( L& E0 |0 ~% e
  全市上下谋旅游、干旅游、兴旅游的氛围日渐浓厚,大旅游、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随州大地旅游发展呈现风起云涌、百舸争流之势。: Z6 \0 [- s* a" G
  “力争到‘十三五’末,使全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随州建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强市。”曾云峰说。
6 e! ~* q( n) I0 T" l& R4 a3 M5 m9 E: Z. W& L/ E( S2 [4 d# b7 I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