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普通会员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3-25 16:41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论坛特约记者 刘冬 通讯员 胡超 张玲俐
从村集体经济“空壳”到农牧业、旅游业多途并进,广水市统筹各方资源,多措并举推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人才牵动、项目支持的“广水路径”。
该市整合资金1540万元,扶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71个,着力培育胭脂红桃、黄桃、王鸽、小龙虾、太空莲、油茶、茶树菇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输血式”帮扶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转变。目前,该市353个行政村中,无集体经济空壳村,205个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49个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土里刨“金”唤醒“沉睡资源”
7月30日,天还未亮。广水市太平镇红旗村荒废多年的电影院内,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村党支部书记裴俊明和几名村干部正忙着采摘茶树菇。“看着这一包包长势旺盛的菌菇,我心里踏实了。”裴俊明感慨道。
红旗村地处广水、孝昌、安陆三县交界处,全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是广水市重点贫困村。去年8月,红旗村多方筹集资金55万元,整修场地、购买设备、采购原料,开始发展茶树菇产业。
电影院内,10万袋茶树菇菌包整齐码放。过去多年无人问津的电影院,如今成了村民悉心记挂之处。裴俊明介绍,到今年年底,村里茶树菇总产值预计达30万元,能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
聚焦闲置资产增收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广水市牢牢抓紧这个“牛鼻子”,向闲置土地要发展,唤醒“沉睡资源”。
陈巷镇李岗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村里无支柱产业,“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村庄土地大量闲置。
如何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为村集体创收、村民增收?李岗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诸葛亮会”。最终,全村形成一致意见,将村集体闲置的300亩荒山和150亩水面,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入股到广水市宜乐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特色果园基地。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协议,李岗村以土地资源入股,年终按30%比例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入股第一年,李岗村集体经济就实现增收2万元。
特色种养打造“一村一品”
“去年投了5万元,今年成功增收2万元,投入产出比高达40%。”7月下旬,在李店镇天子山村王鸽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平自豪地说。
2017年,在天子山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村民王尚宝返乡投资200万元创办王鸽养殖基地,并主动邀请村集体入股。历经三年耕耘,基地王鸽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年出栏王鸽10万对,可创收50万元。
王鸽养殖技术成熟、见效快、回报高,周边镇村纷纷学习效仿。蔡河镇白果村投资160余万元打造王鸽养殖基地,喂养种鸽5000对,计划今年底扩大规模到1万对,预计年收入达60万元;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计划投资1000万元,养殖种鸽5万对,目前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喂养种鸽4万对。
发展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是基础。该市根据丘陵地区实际情况,鼓励镇村借鉴本地经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扩大优势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
追肥、整枝、除草……7月30日,关庙镇笔山村35亩吊瓜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忙碌。
吊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多年生藤本植物,籽可直接食用,皮、根均可入药,效益可观。“只要产量好,销路不是问题。”笔山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强介绍,村里引进安徽恒丰农业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吊瓜。每亩吊瓜收入预计达60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
根据规划,下半年第一茬吊瓜收获见效后,笔山村将再扩大种植面积65亩,打造百亩吊瓜扶贫产业园。
村企联姻共绘振兴蓝图
“养了小龙虾卖到哪里?”“放心大胆地养,销售不会成为难题。”余店镇银珠村村民大会上,面对村民质疑,村第一书记朱修峰掷地有声。
底气何在?朱修峰介绍,广水市小龙虾养殖产业成熟,本土企业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每天精深加工销往全国的小龙虾高达百吨。公司自有的龙虾养殖基地产量难以满足加工需求,每年都会从周边乡镇大量采购新鲜小龙虾。
销售有路径,收入有保障。银珠村投资50万元,流转土地40亩,建立小龙虾养殖基地。今年春,基地虾池完成建设并投放虾苗4000斤,预计收入达5万多元。
近年来,广水市推行“村集体+企业”发展模式,着力引进优质企业,开展定向合作,做到产需相符、互利共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铺就一条“放心路”。
长岭镇罗家垱村地处寿山脚下,全村有耕地1930亩、山地3560亩,土地资源丰富。2018年,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选定罗家垱村建设种猪培育基地,每年支付租金3万元。
企业入驻,让罗家垱村看到机会。在村“两委”多次沟通协商下,双方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共建生猪养殖基地,携手发展。今年底,基地预计可出栏1000余头生猪,年收入达12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