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随州一中高二(17)班 张安妮 指导老师:阳开娇
现今天下,波澜壮阔,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生于明时,我们有广阔自由的舞台和无限可能的人生,这是我辈之福祉,亦是我辈之重担。胸怀爱国心,心有报国情,情寓强国志,这是时代赋予我辈之责任,亦是祖国对我辈之期许。 爱国心,基于大义,本于大德。楚囊之情,乃人之共性。国之于人民,如母亲之于子女,子不可忘母恩,人民安能忘国恩?李苦禅曾说:“中国之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古有所南先生,宋亡后寄食报国寺,改名为思肖,表示思念赵国;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时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住址地为“本穴世界”,移“本”之“十”置“穴”中,即为“大宋”。他善作墨兰,花叶萧疏,不画根土,意为大宋土地已被掠夺。此之谓不负故土,无愧故国,至情至性,令人感佩。先贤如此,我辈之青年不应如是乎? 报国情,生于心而践于行。报国,是各尽所知,各出所学,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立于世界之林。70年的上下求索,一个世纪的血泪史,中国从不乏丹心报国之楷模。中国海归第一人曾言:“余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竞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飘零海外,辛苦求学,终有所成时毅然归国,曰:“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长,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这便是我辈应当怀有的报国之情,以国家之务为己务,以祖国之需要为吾辈之志愿。有害于国家之事,虽益己而不为;有益于国家之事,虽祸己而弗避。 强国志,发乎情而立于心。青年人在报国路上,当立长志于心中,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援疆的高校毕业生回信中高度肯定了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坚持新时代发展理念,当明心而笃志,与祖国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立足当下,不忘初心,坚定志向,砥砺前行。 “翼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一人之力微薄,然集万众之志,以强国则足以举万钧。 几千年雄关漫道,几百代波诡云谲,曾笑看繁花似锦,亦踏过饿殍满地。泱泱我华夏,“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千年后如若再生于祖国的河岸,愿得见日月盈仄,海晏河清,乘风好去,长空万里,一化北溟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