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中心医院“抽动症”义诊活动就在明日
义诊公告 为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家长对于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认知,7月15日,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秘书长、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丹博士,随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专家王洪兵、刘春、张睿、贾德昭、周慧在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一楼儿科门诊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欢迎家长朋友带您的小孩前来参与。 据了解,随州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目前已正式获得省卫健委批准设立,儿童保健科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为0-14岁儿童提供健康查体,体格检查,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性疾病、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行为疾病诊治,五官保健,儿童康复等。 孩子出现不自觉的频繁眨眼,做一些怪异的表情、发出声音,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在淘气。其实,如孩子太过频繁地出现这些不能控制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家长先不要苛责孩子,而是应该去做一个彻底的检查,因为很有可能孩子是出现了儿童“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名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以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生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之比为3∶1~4∶1。 抽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有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或者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Tourette综合征)。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噘嘴、摇头、耸肩、缩脖、甩臂、弯腰等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吸鼻子、喉鸣声、吼叫声、咳嗽声,甚至出现类似“脏话”样发声。由于运动和(或)发声抽动可使患者缺乏自尊,进而导致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及工作和学习表现受损和环境适应困难。 抽动障碍的病因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化因素 抽动障碍发病可能涉及多个神经系统和不同神经递质,当这些神经网络中某个或某些环节出现障碍,致神经递质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3、器质性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抽动障碍可能与应激因素有关,如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或其他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 5、神经免疫因素 20%~25%的抽动障碍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其中约10%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6、饮食 临床发现,食用含有咖啡因、精制糖、甜味剂成分的食品与抽动障碍病情恶化存在正相关关系。 7、血铅增高、锌或铁缺乏也可能与抽动障碍有关。 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家长要小心孩子是否得了“抽动症”。抽动症以不自主频繁眨眼、皱眉、吸鼻子、清嗓子、摇头、耸肩、四肢及躯体抽动为主要临床特点,可伴多动、注意缺陷等疾病。抽动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轻者影响孩子的学业,重者导致孩子心理扭曲、社交困难等,因此应该早发现、早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