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古城的变迁 毛随兵 翻看几张原随县城关镇老照片,脑海里闪现过去的回忆。童年时,随县城关镇仅3万余人,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经过50年发展,城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 烈山大道(原南关街)
大十字街南北方向是烈山大道,上世纪80年代前未扩建时称为南关街,南关街是当时城关镇最长的一条街道,从大十字街南关口一直延伸到草甸子。 南关街口
那时的南关街宽不足10米,节假日人们上街购物,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街道两旁的店铺进出,繁华的小城充满烟火气。 解放路东
解放路位于大十字街东西方向,这条街是商业街,解放路东段商铺林立,人们购物首选解放路,大十字街的随州商场,曾经是随州城最大的商场,商场以前称为综合大楼、工农兵商店,80年代改为随州商场,是随州人最为青睐的购物天堂。 大十字街左侧随州商场
从随州商场往解放路东段逛街,你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百货公司、蔬菜公司、五金公司、生资公司、副食品公司的国营商店遍布解放路,私营服装店、布匹店吸引着人们前来添置衣服。 解放路西段
相比繁华的解放路东段,解放路西段显得隔外冷清,除靠近大十字街有几间商店外,其余的全都是私宅。不过,解放路西段有影剧院,每当夜幕降临,影剧院门前人潮汹涌,卖花生瓜子的小贩生意兴隆。买张票进剧院里看演出,边看边瞌瓜子,这就是最好的享受生活。 烈山大道
烈山大道上正在洒水的解放牌洒水车是随州环卫第一台机械设备,洒水车喇叭音乐响起,人们纷纷避让。街道自有了洒水车洒水,人们逛街时灰尘少了许多。 随州商场
夜幕降临,年轻人结伴来到大十字街,烈山大道上的交通护栏成为年轻人的坐椅,他们吹着街头的晚风,聊聊天,看街上走过的美女。在没有娱乐场所的那个年代,“坐栏杆”成为时尚,这些年轻人被人们称为“外面玩的”。 烈山大道北端
烈山大道北端是上世纪60年代新拓展的一条街道,曾经称为跃进道,这名称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跃进道通往当时随州最大的企业棉纺厂(后来改名铁树集团),棉纺厂就是烈山大道的尽头。直到90年代,拆除棉纺厂部分厂房,烈山大道才贯通到明珠广场。 烈山大道南段
烈山大道南端就是已拆除的南关街,南关街分批拆建,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烈山大道主干道已形成。道路西侧的楼房已经建成,东侧依然是老旧平房,很远就能清楚的看见天主教堂。街道上行驶着一辆上海牌轿车和一辆货车,货车车厢里站满人。那时候能坐上汽车是绝对奢侈的生活,能坐着上海牌轿车绝不是一般的人。 草甸子街
草甸子街与下南关街相连,草甸子原本是府河岸边荒滩地,由府河码头兴盛而形成居民区。府河码头是随州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商品贸易直达汉口。码头的兴盛促进了草甸子街和南关街的繁荣,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以航运为主的那个年代,草甸子居民多是孝感、汉川一带的船工,往返于汉口与随州之间。他们将草甸子当作歇脚地,常年住在船上,随州人称这些人为“船舶佬”。公路取代航运后,这些“船舶佬”上岸在草甸子街居住,融入当地居民生活。 草甸子街
自上世纪80年代拆除南关街后,草甸子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留,没有进行拆迁改造。2022年,启动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草甸子街危房拆迁改造。不久,具有随州地域文化的草甸子街将重现人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