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688|回复: 0
收起左侧

践行“五共”理念 凝聚振兴活力 ——随县积极探索“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b41592c9953e71349423b733aa276a02_img_387_370_324_249.png
    陈家大湾景色靓丽
       
      随州日报通讯员 黄思寒   
      一砖一瓦显乡韵,草木田溪皆风景。走进随县乡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   
      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随县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广泛动员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共同缔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全领域全过程,积极探索“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 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走进三里岗镇常安店村陈家大湾,古树葱郁,河水清澈,村庄整洁,好似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这是大伙共同建设的成果。”村民陈耀东高兴地说。   
      以前房前屋后有垃圾杂草、猪圈旱厕随处可见、河道狭窄杂乱……如何改变?常安店村党支部召开村湾会,聚民意集民智汇民力。“环境搞好了,建得漂亮了,说不定还能发展旅游呢,我支持!”老党员率先表态。就这样,党员群众大力支持并参与,改厕、拆围墙、清河道、种花草……陈家大湾焕发出新光彩。   
      党员作表率,群众站“C ”位。随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运用“五共”理念,在健全体系、建强组织、壮大产业、强化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和美乡村建设相融合,不断开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健全“镇党委+村党支部+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优化“一约四会”……随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力和向心力,发动群众5万余人参与“两环线一片区”乡村示范带建设,高标准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整治村76个。洪山镇温泉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民主决策 共创幸福生活新体验   
      “我觉得村子的管理模式非常好,有事多商量,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非常民主。”万和镇邱家大塆四组村民周成友评价。   
      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顺应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是该村一直以来遵循的不二原则。通过板凳会、村组会、党员代表会等多种村民议事会议,让群众在参与村级发展中实现由“冷眼看”到“热心干”的华丽转变。   
      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该村乡村合作公司作为施工主体,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村里的泥瓦匠、电工、木工等成立施工队伍参与承建,自行投工投劳完成,节约成本达30%以上。   
      “乡村合作公司承包工程项目,请本村村民共同施工,不仅能为村民增收,还大大提高了党员和群众参与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积极性,还能帮助监督工程质量,可谓一举多得。”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华友感叹道。   
      河道扩宽疏通了,河堤亮化、绿化了,文化广场和党群服务中心修起来了,乡亲们的生活也美起来了,邱家大塆村不仅面子“靓”了还实现了里子“强”。   
      “你和我”,在共同缔造中变为“我们”。厉山镇双寨村通过“乡贤捐一点、集体补一点、子女出一点”的方式,开办幸福食堂,让60岁以上的老人吃上了暖心饭菜;柳林镇团结村创新开展“积分超市”,鼓励群众通过争做先进典型、参与志愿活动、共管公共事务,营造出“争着做、比着干”的热闹场景……   
      近年来,随县各地聚焦群众关切,通过建设“村民之家”、开办幸福食堂、创办积分超市等举措,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建设热情,以干群“双向奔赴”共同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实现党建激励、多维互动和积极治理的良性循环。   
      产业带动 共享集体经济新福祉   
      生活环境变美了,腰包也得鼓起来。做什么?还是大伙儿一起商量。   
      走进草店镇金锣山村碾子湾金家沟客栈,游客的欢声笑语让小院分外热闹。2022年8月,金锣山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村集体投资80余万元开办乡村客栈,碾子湾13户村民全部参与经营。   
      2017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兰在村民大会上提出发展特色产业,遭到群众质疑:“大山里面怎么搞?这么多年不都没有搞起来嘛。”   
      “不会就学!”刘志兰带着17名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去钟祥、信阳等地取经。经过一次次学习,村民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有的负责做饭打扫,有的负责提供果蔬食材,一年下来,每户村民增收5000元以上。如今,在乡村合作公司的带动下,该村工厂化的香菇制棒流水线生意火爆,苗木基地里各类苗木销路不愁,来猕猴桃、草莓种植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中,随县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积极探索出了资源开发型、旅游撬动型、股份合作型、劳务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模式,实现村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   
      今日随县,美丽村庄有看头,乡村产业有温度,幸福生活有质感,一幅“农村美、主体活、产业旺、村民富”的多方共赢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