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0232|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七夕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4-8-8 15: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4-8-8 15:14 编辑
    6 x* X4 L4 q; v9 D- K& Y3 p9 T( B, }7 Y
      作者:张池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要是问哪个传统节日会让中国人感到浪漫,毫无疑问是七夕节。每逢农历七月初七日,男男女女们或跋山涉水赴约,或使用通讯设备“鸿雁传书”,一时间甜言蜜语,花香弥漫。七夕,是中国最具爱情特色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由于蕴含浪漫的感情色彩,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挖掘与弘扬七夕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成分,各地纷纷组织庆祝与联谊活动。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亦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炽热的友爱之情。
      众所周知,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传说。这对情侣相爱而不得,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鹊桥相会,显得浪漫却又落寞。实际上,七夕节的由来并不仅有此一种说法,而是最早源自古人对自然天体的观察,认为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当天距离最近,约三、四千年前的文献即有牛郎星与织女星的记载。《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汉书•地理志》亦有言:“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三国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已将牛郎、织女视为情侣,及至晋代,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融为一体。
      此外,中国人讲究吉祥如意,视“七”为圆满。七月初七无疑是和合大数,亦代表着上半年的完满和下半年的起始。在民间,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初二,以及三的倍数六月初六等,均为吉庆的日子。更有意思的是,“七”与“妻”谐音,因此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相应的民俗活动富含女性气质。
      求姻缘、拜牛郎、拜魁星、观银河、扎巧姑……这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复兴,那些本已逐渐被人们忘却的七夕古民俗,又重新被人们拾起,广受年轻人青睐。然而,七夕节不仅仅是谈情说爱、互道衷肠,更是延绵不绝的文化意蕴、根深蒂固的时代精神。
      浓情甜蜜的民俗文化。古往今来,节日千千万万,与爱情相关的也不少,何独七夕节成为最具知名度的“中国情人节”呢?深厚的民众基础是首要条件。譬如,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搭制寓意鹊桥的香桥;广东有“七娘会”,姑娘们精心梳妆打扮,摆上香烛与点心,向织女星祈愿,寄托求得如意郎君的心事;山东甄城、曹县等地的姑娘们则七人一组,将针、铜钱与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吃到钱的人有福,吃到针的人手巧,吃到红枣就会早婚,早生贵子。在全国范围内,曾以乞巧最为流行。乞巧又名斗巧,姑娘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做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的手工。如今,在甘肃西和县仍保留着七夕乞巧民俗。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乡土民俗文化活动,活态传承至今,堪称七夕文化的“活化石”。这些民俗,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以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坚贞不屈的爱情追求。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与七夕节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爱情观。古人高度重视七夕,创作了大量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如宋代秦观《鹊桥仙》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妇孺皆知,是七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是基本的家庭组成形式。弘扬七夕传说与节日,既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坚贞的爱情,也宣扬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持续不断的创新热情。七夕节的文化基础深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曾出现被人遗忘的迹象。如今,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进程,七夕文化也顺势得到恢复,尤其受到了年轻群体的喜爱。这种复兴,不止是节日的传统部分,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形式,体现出传统节日在当下的创新与转化。七夕当天,向挚爱的人赠送带有祝福卡片的玫瑰花开始成为一种新风尚;一些情侣也会在电影院、高档酒店预订“爱情电影”“烛光晚餐”“酒店VIP情侣套间”,或者备好爱情信物,在公共场合求婚;还有一些情侣,甚至会暂停工作,一起云游远方。这些新的庆祝方式在过去是没有的,体现出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的特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产生更多的庆祝方式。
      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西节日的兴衰变化,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曾几何时,西方的情人节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应否提倡西方节日也曾引发热议,中国人由此重新发现了传统节日的价值。如今,七夕节的热闹程度已不输情人节。每逢七夕,我们可以看到男男女女齐聚广场和商业街,大大方方地穿着汉服,点燃孔明灯以寄托对爱情的向往。这样的场景,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注。这恰恰说明,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以七夕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抒发民族自豪感。这在当前全球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民俗文化、爱情追求、创新热情与民族自豪,构成了七夕节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使节日活态传承、浴火重生。继承与弘扬七夕节庆文化,不仅是年轻一代的兴趣与使命,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式。相信未来,七夕节一定会更受欢迎、更加精彩!
      (作者系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光明网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