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钟金辉 通讯员 吴贞 王泓锦
近年来,随州青茄作为本地极具特色的农产品,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余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产出的青茄不仅充分保障了本地市场的供应,还畅销至武汉、襄阳、长沙、广州等地。随州青茄凭借绝佳的口感,以及在价格与品质方面的显著优势,在消费者群体中收获了极高的赞誉和青睐。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共筑产业发展基石
近日,走进随县均川镇珍珠庙村的仙仙蔬菜家庭农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青绿色的茄子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每一个都形态饱满、色泽鲜亮,长势十分喜人。该农场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创新性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成功建成53个大型冬暖式日光温棚,基地占地面积达200 亩。农场雇佣了周边约55名农户,专门负责青茄大棚的承包管理工作,这些农户的年龄大多集中在40至60岁。农场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培训与指导,严格开展标准化生产流程。这一模式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户深度融入青茄产业发展,农户们每年通过参与农场劳作,人均增收可达3万余元,而整个基地的年产值也高达800余万元。
“村社共建 + 农户入股”
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在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青茄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村社共建+农户入股”发展之路。起初,村集体与种植大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建成20亩土垒大棚,并承包给种植大户用于种植青茄。参与其中的农户在第一年便收获了丰厚回报,青茄平均每棚收入达到11万元,纯利润接近7万元。自此,青茄产业在小河沟村如同踏上高速列车,发展迅猛。目前,该村已建成2个日光温控大棚、54个土垒大棚以及1800余个钢构大棚,年产值高达3900万元。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为3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村集体每年增收40余万元,青茄产业真正成为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数字化赋能
提升品牌价值
为进一步提升“随州青茄”的品质与品牌影响力,我市积极打造“神农码”平台。借助数字化智慧管理手段,搭建起承诺达标合格证与追溯二维码合二为一的系统。随州精心遴选了10家青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纳入该平台进行试点运行。如今,消费者只需用手机轻轻扫描青茄包装上的二维码,便能清晰获取青茄的种植基地、施肥用药记录、采摘日期等详细信息,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与此同时,随州市果蔬产业协会正积极申报“随州青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功对接武汉市农科院张敏博士团队。目前,该团队已与随县安居镇怡佳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达成青茄品种选育合作意向。未来,随州将依托区域公共品牌“随州青茄”,统一产品包装标识,借助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手段,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全力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我市还计划推动青茄产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区,为随州青茄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新的活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