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医疗健康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9359|回复: 0
收起左侧

[本地医疗] 【高质量发展】随州市中心医院: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复制链接]
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3-4 15: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徐俊秋、涂明利)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提升地方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文件和政策,旨在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随州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紧邻武汉、襄阳等大城市,患者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就医成本增加。在此背景下,随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内的医疗领航者,深感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构建鄂北区域医疗中心的迫切性和使命感。

强基固本,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随州市中心医院是全市唯一一所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引培高端医疗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聚焦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奋力打造鄂北区域医疗高地。

业务指标稳中向好。2024年,医院共完成门、急诊106.6万人次,住诊服务8万人次,本期手术2.09万台次;患者抢救成功率92.91%,病床使用率97.07%,平均住院日7.84天,药占比降至19.13%,耗材占比16.15%,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门诊次均费用315.83元,住诊次均费用9731.12元,在全省同级医疗机构中费用最低,有效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学科建设成果显著。近年来,医院31个专科获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47个,实现全覆盖;7个专业通过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全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2个;试管婴儿技术顺利通过国家级正式运营评审。

“国字号”诊疗中心多点开花。先后成功创建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糖网筛防工程筛防中心、眼底疾病早筛项目光明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VTE中心、高级创伤中心等国家级诊疗中心12个。以各中心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市区域的三级诊疗网络。如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先后帮助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成功创建胸痛单元、卒中单元,其中乡镇卫生院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站34个、覆盖率80%,畅通了急救绿色通道,相关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创建区域综合医疗救治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视差距,深入分析短板弱项

2024年4月28日,湖北省第一批委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工作视频会议在武汉举行。会上,黄石、十堰、宜昌、襄阳、荆门、孝感、黄冈、恩施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市州。我市前期也进行了积极申报和筹备,但最终未能入选。深入查找原因,除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之外,市中心医院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医疗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在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尚存在差距,学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和新兴学科的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今年我院心血管科已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将努力实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虽然我院已成为全市高级人才最集中的单位,但与宜昌、襄阳等城市的龙头医疗机构相比,高端医疗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年龄结构仍有待提升和优化。2020年至2024年,我院引进博士学历高层次人才4人,离职博士2人;离职硕士27人,其中在我院工作满5年的13人。如何确保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是当前面临的一道难题。

科研创新能力亟需增强,与宜昌、襄阳等地的同级医疗机构相比,我院在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培养、GCP项目承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探索创新,合纵连横构建新格局

医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径。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与上级医疗机构合作、加强院校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深入开展“提能增效年”和“优质服务年”主题活动。聘请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机构对医院整体运营进行明察暗访,并对发现的问题在中层干部大会上逐一通报;开通线上投诉平台,畅通投诉渠道;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精准对接患者就诊需求,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以细节化、有温度的过程服务,减少患者候诊时间。以“延广度、拓深度、提速度、显温度”服务理念,切实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12345热线及投诉总量显著下降。

智慧赋能精准医疗,驱动医疗服务变革。医疗服务能力是立院之本,而AI(人工智能)的兴起则为这一根本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内涵。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陆续完成了诊间支付、互联网医院、云药房、门诊电子票据、检查分时段预约等功能板块,AI智能诊断已在我院病理科正式运行。与此同时,医院还将引进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精准的手术治疗,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确保引得进留得住。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学科建设中,人才起决定性作用,与宜昌、十堰、襄阳比,我院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是一大痛点和难点。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医院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培计划。通过提高薪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措施,吸引省内外顶尖医疗人才加盟。同时,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与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开展院校合作模式,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理念,共享高层次人才团队。申请市委市政府给予人才引进政策,柔性引进领军人物,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带动全院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医院将力争引进具备国际视野的医学博士12-15名,实现45岁以下学科带头人博士化目标,进而带动各专业学科高质量发展;选送中青年学科骨干去国内外一流学科进修,培育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对其他人员进行基础性规范化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形成强劲的后备力量。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我院与随县人民政府签订深度托管随县人民医院协议,开创随州地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之先河。托管一年多以来,我院陆续安排50余名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入住随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多项,在院患者从之前的不足100人,攀升至最高近300人,增长幅度达300%,门诊人次同比增长49.19%,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1.83%,手术台次同比增长36.84%。同时,以随县人民医院为依托组建随北医共体,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创建区域医疗中心挖掘纵向深度。

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同心同向实现共赢。医院持续深化与省内外大型医疗机构的技术协作,先后与上海东方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专科联盟、远程会诊、现场示教、专家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学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持续深化与湖北医药学院院校合作,进一步拓展空间、优化资源、提升条件,建设一个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五年内全口径学生人数达到5000名,为创建区域医疗中心拓展横向空间。

在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道路上,虽然我们起步晚、基础弱,但我们将知耻后勇、奋勇前行。我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追求卓越,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升整体环境、助力支点建设”号召贡献智慧和力量。
返回医疗健康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