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随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王洪兵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事迹简介
有一种勇气叫担当
有一种奉献叫坚守
王洪兵从医35年
始终战斗在儿科临床一线
以超于常人的毅力,践行医师誓言
让医术绽放异彩
用生命护佑年轻的生命
01扎根儿科,三十五年如一日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洪兵一直战斗在儿科专业临床一线,对于这个很多人不愿干的专业,他却一干就是35年。特别是担任儿科主任后,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无论是恶劣天气还是节假周末,他每天都坚持到科室查房,制定和指导患儿的诊治方案,当科室收治危重患儿或者有患儿发生病情变化时,即使是深更半夜,他都要迅速赶到病房亲自参与救治工作。在医院搬迁至新址后,由于家里距离新院区较远,为了便于患者的救治,他在办公室摆放了一张床,每天晚上都在主任办公室休息,常年驻守在科室,办公室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家。除病房工作以外,他还有每周二、每周日两次的专家门诊,他坚持提前去诊室接诊,从未缺勤,由于儿科门诊患者多,虽然他本身患有糖尿病,不按时吃饭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但他总是冒着风险,经常加班加点,坚持把所有患者全部接诊完之后才下门诊,有几次在接诊患者的时候他出现了心慌、出汗、手抖的低血糖迹象,他都是含颗糖后就继续接诊患者。新冠疫情期间,他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作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病的高危人群,他没有请过一天假,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科室,指导患者的救治工作。
02恪守准则,医德高尚众人夸
王洪兵从未接受过患者的红包,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从不以医谋利。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除了面对患者外,还要面对患者家长的焦虑、急躁心情,医患关系相较于其他科室更为紧张,在工作中他除了认真负责的处理患者外,还总是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家长解释病情,安抚患者家长的不良情绪,即使是深更半夜接到患者家长的咨询电话,他也会不厌其烦的给予解答。工作以外,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患者,他也总是竭尽全力的给予帮助,曾经有一个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小患者,由于家庭困难,家长放弃治疗,将患者从武汉上级医院转回我院做姑息治疗,当时是爷爷、奶奶在医院照顾患者,当得知患者爷爷、奶奶由于经济条件差,经常只能吃馒头稀饭裹腹时,他不但主动拿出自己的职工饭卡为患者爷爷、奶奶购买午饭,还在科室号召发起募捐并主动捐款,筹集了数千元的救助资金给患者家庭。
03勇于开拓,多项技术创先河
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医术,从医以来,王洪兵坚持学习,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在2010年他偶然得知随州地区没有能够接诊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的医生,这类疾病的患者只能反复奔波于武汉上级医院,大大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后,他主动学习研究这类疾病的诊治,在随州地区率先开展了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的诊治,迄今仍是随州地区唯一能够接诊此类疾病的专家。2022年以前,随州地区没有单位可以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技术,重症肺炎、支气管异物等患者只能转去武汉上级医院就诊,患者的医疗风险、医疗负担都很大,于是他带领团队在随州地区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04整合资源,促进儿科大发展
2023年3月,医院儿科病区整合,王洪兵担任儿科大主任,迅速整合医疗资源,使儿童肺功能、支气管镜、儿童消化内镜、视频脑电图等新技术新业务得到飞速发展。2023年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体大流行,儿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数量激增,下半年儿科门诊量始终维持在500-600余人次/天,住院量维持在300-400余人/天,面对着人力不足的困难,他合理调配人员,并且以身作则,在住院部加班加点是常事,门诊高峰时主动去支援,带领儿科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了所有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