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5-4-23 08:22 编辑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钟金辉)4月22日,我市召开整体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随州金融监管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就各自领域在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中的推进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各部门围绕政策惠企、亲商暖商、服务提质、审批提速、市场便利、执法规范、融资促进、降本减负、聚才引智、监督护航等方面展开工作,力求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中国网、湖北广播电视台、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随州市整体提升营商环境 “十大行动”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摘要)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钟金辉 整理
聚才引智行动相关工作情况
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主任 范邹
一、优化制度,拓展引才路径。优化“公聘民用”制度设计,2024年将生产制造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纳入支持范围,放宽引才人数限制,依托随智公司(随州人才集团)设立“人才飞地”,用好专项事业编制引才,联动开展科技副总、专业型退休干部服务企业等创新举措。
二、借力引智,集聚紧缺人才。对接省“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引进省级专家160余人服务重点企事业单位,推动市县单位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互派干部挂职,畅通柔性引才渠道,深化市校合作与成果转化。
三、抢抓有力契机,强化政策宣传。借公务员、事业单位笔试契机,联合开展了2025年“才智相随・州聚英华”青年人才政策宣传活动,向2万余名考生推送了我市主要人才政策和咨询电话,扩大政策覆盖面。
四、提升服务保障,创优人才生态。今年会同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23场高校招聘计划,重点拓展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高校资源,已举办武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9场招聘会,收到简历27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70余人。
会同相关单位做好人才公寓申报审核和日常管理工作,谋划开展人才政策入企宣传推介活动,收集企业诉求,推动政策知晓率与人才生态优化。
亲商暖商行动相关工作情况
市工商联副主席 毛家锋
一、大调研走深走实,深入开展系列调研走访等活动,形成针对性调研成果,约谈违规企业10余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0余起。联合市政协、税务、人社等部门开展走访调研,收集企业问题、建议,梳理5大营商环境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恳谈会亲商暖商,会同市发改委制定政企双月恳谈会方案,已举办2期,将企业建议全部列入督查台账跟踪落实,后续还将举办以文旅、服务、商贸、房地产和建筑等产业发展为主题的政企双月恳谈会。
三、解难题见功见效。建立市领导包保服务重点培育企业工作机制,对全市规上企业、重点招商项目建立“市领导+主管部门+联络员”帮扶专班;充分发挥12345热线作用,“营商环境专席”服务企业630多次,非公投诉平台解决难题100余件;引入人工智能AI助手“小随”方便群众办事,实现政策精准匹配、材料自动生成;选聘26名营商环境观察员动态监督,解决企业用工2090人,融资412亿元,为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366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1笔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2%。
四、聚乡情筑巢引凤。建立随州楚商信息库,推动“楚商+校友”“楚商+产业链”融合,设立回归绿色通道及“楚商服务专班”,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
执法规范行动相关工作情况
市司法局副局长 袁昌斌
一、聚焦队伍执法能力,通过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提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严格执法主体资格管理,机构改革以来,收回、注销行政执法证385个,申请吊销证件3个,组织324人参加执法资格考试,确保执法队伍“持证上岗、依法履职”。
二、聚焦监督管理水平,联合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靶向整治企业反映强烈问题:
市发改委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涉企政策听取经营主体意见机制,杜绝歧视性政策。司法行政部门通过案卷评查、明察暗访等方式,评查案卷179件,发现问题线索65条,下达整改建议书10份;市公安局梳理自查重点案件239件,整改问题案件32件,坚决纠正“小过重罚”等行为;市法院开展“荆楚雷霆”执行行动,移送拒执罪21人,司法拘留260人次,执行到位金额7593万元,2101件终本案件“出清”,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聚焦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推行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实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模式。曾都区试点推行“五张清单”(新增公益减罚事项),实现“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牵头对市级88项需要证明的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并在网站公布了《市级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路。
市场便利行动相关工作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 宋长儒
一、落实负面清单,多渠道广泛宣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内容与意义,联合市发改委、公安局、商务局等部门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情况联合核查,曝光典型案例。优化备案流程,提高备案效率,强化涉企收费检查,查处强制服务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
二、畅通市场准入,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实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制度,企业设立环节一日办结率达99.26%。深化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在便利店、网吧、药店等20个业态推行该制度,实现“承诺即准营”。配合省局开展反垄断执法,组织第三方评估专班和交叉检查专班,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情况等进行督导检查和交叉检查。
三、拓展一业一证,以“一证准营”实现“准入即准营”。一是优化行业综合许可审批服务流程,编制发布“一业一证”办事指南,推行“一表申请”,设立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截至目前发放“一业一证”2779个。二是推动行业综合许可办理向变更、单项许可证增减延伸,变更事项实行“一表申请、一次办结”,增减单项许可证实行“并联审批、同步办理”。三是优化注销流程,实行“一表申请”,截至目前办理“一业一证”注销57个。
融资促进行动相关工作情况
随州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 曾波
一、融资促进行动八项重点任务
支持重大部署落地:加大“两重”“两新”领域金融支持,围绕专汽、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建立融资要素保障机制,实现市级149个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全覆盖。
普惠金融增量扩面: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扩大无还本续贷至中型企业,2025年计划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500户以上,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与尽职免责制度。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保障:落实科技金融质效提升方案,探索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推广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行动。
深化数字金融应用:推进“信易贷”平台建设,推广“301”“政采贷”等纯线上信用贷款模式。
鼓励发展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专汽、香菇产业为核心,支持链上企业开展存货、订单、应收账款等动产质押融资,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
优化担保服务模式:做大新型政银担业务,推广“科担联合贷”等专项产品,实行“见贷即保”批量担保,小微企业及“三农”担保平均费率不高于1%。
强化上市服务保障:挖掘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全周期跟踪上市攻坚,引导资源向重点后备企业集聚。
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巩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二、一季度融资促进行动成效
一季度全市融资促进行动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呈现“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态势:信贷投放超预期,3月末,全市银行业贷款余额1420.17亿元,较年初增加87.29亿元(增长6.55%),同比增幅9.32%,超额完成一季度目标。
重点领域精准施策,与市发改委联合建立“金融+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机制,保障149个重点项目融资;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保持融资整体稳定;支持“白名单”项目21个,融资8.38亿元;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走访企业17.3万户,累计授信101.28亿元,放款率98.42%。
融资成本持续下行,减费让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督促辖内银行机构落实好财政金融联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积极推广各类惠企贴息产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月末,全市新增融资担保费率保持在1%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22%,较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向市场主体让利超2900万元,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2025年增补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1家、“银种子”企业2家;3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2.33%,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28.24%、13.17%,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162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35.28%、42.08%。
|